商企动态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企动态 >> 供货品牌 >> 正文
鞋王百丽的最后一步:一门心思做大的江山成为负累

  超级大品牌的时代一去不返,但“鞋王”百丽的种种转型尝试,却万变不离其宗。

  当滔滔大河被分支千万,不另寻出路却固守河道,当然最后只得流水散尽,优势徒劳。

  鞋王的最后一步,是退市。

  百丽以531亿港元私有化退市,这个创下港股交易新纪录的价格,仍然与百丽十年前巅峰时期的1 400亿港元市值,相差甚远。

  4月28日,百丽国际发布公告称,高瓴资本、鼎辉投资以及百丽执行董事盛放、于武组成财团,向百丽国际提出私有化要约。要约方称,该注销价格将不会上调。

  即便是“贱卖”,此价格相对百丽过去一年的表现已有较高溢价,百丽国际在停牌前每股报价5.27港元,市值仅444亿港元。这背后,是百丽国际同店销售额连续13个季度负增长,以及截至2月28日的12个月内,净利润下跌18%,最核心的鞋类业务销售额下跌10%,一年内关店700家——平均每天关掉2家店。

  百丽国际表示,公司目前亟需转型。但转型不乏风险,私有化有助于相关战略的实施推进。回顾这些年来百丽的转型,转而不变、浅尝辄止、欲拒还迎成为关键词,谁能想到,“鞋王”几十年来一门心思做大的江山,竟成为新时代的负累。

  强势生长

  5月16日,百丽最后一场业绩发布会上,百丽CEO盛百椒说:“10年前百丽上市当日,曾冻结4 000多亿元资金,竟然超过了中国工商银行。幸好当时没有得意忘形,大谈成功之道,不然今天更无地自容。”

  这位鲜少露面的CEO,话语间是掩饰不住的复杂情绪。

  盛百椒已年近退休,回想其曾宣称“凡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百丽”,这一幕更显悲情。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私有化之后,原百丽董事长邓耀和CEO盛百椒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合计套现130.93亿港元。

  长达26年的“邓盛配”离场,也许预示着百丽将进入完全不同的轨道。长久以来,在“邓盛配”的组合拳下,百丽一直向着超级大品牌的目标迈进。

  首先是大规模。百丽创始人邓耀从制鞋到零售,为百丽打造了女鞋的全产业链模式,随后瞄准内地市场,抢占先机。

  1991年盛百椒加盟深圳百丽成为总经理之后,也着眼于占领商场和街边店,全面铺设渠道。2010年到2012年,百丽每年新净增门店数量都超过了1 500家,巅峰时的2013年,店铺总数超过了1.9万家,且均为直营。

  再者是强收购。2007年百丽在香港上市,有了资本加持,百丽不但加速收购整合零售网络,还开始进一步的品牌扩张:3.8亿元收购Fila,6亿元收购Millies,16亿元收购森达……

  加上之前收购的天美意等品牌,百丽旗下逐渐形成了超级品牌矩阵:百丽、斯加图、真美诗、他她……再加上代理的Bata、CAT、Clarks等品牌,基本上实现了对用户的全年龄、全价位覆盖。

  以上两者完成了百丽在品牌、产能和渠道上的绝对话语权,让百丽有底气在当时主流的百货商场进行垄断式经营,不少商场的过半、甚至全部鞋类区域均被百丽的品牌包场。由此百丽掌握了定价权,标价往往高出同行三成。

  大规模、强收购、垄断式经营、高定价推动了百丽在2012年之前(2008年除外),净利润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盈利能力之强,业内无出其右者。

  但回顾这一历程不难发现,百丽的优势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百丽早期以“香港品牌、内地生产”而形成的内地市场先发优势;二是对主流渠道至高点的占领,对市场形成俯冲优势;三是多品牌全方位的覆盖,形成排他性的垄断优势。

  于是,在如今先发红利丧失(从供需两旺到供大于求)、渠道分流和品牌个性化的大趋势下,这三个优势已经脆弱不堪。

3页 [1] [2] [3] 下一页 

利丰后鞋王百丽将被剔除 恒指成份股服饰零售公司清零

百丽净利润减少6.5亿,若转型失败将失立命之本

冯晓凯:今年最成功的营销,就是百丽的私有化

同店销售双位数下降 百丽国际靠奥莱及线上清库存

百丽业绩下跌 寄望服饰运动业务 铺奥莱清库存

搜索更多: 百丽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