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之中的零售本质
相信绝大多数的零售人都一直坚守着这样一句话:“零售的本质就是商品与服务”。这句话,在大卖场的红利时代我们讲,在传统零售受到电商巨大冲击的时代我们也讲。那么在将来的某一天,当Costco真正在中国拔地而起的时候,我们还能够继续“固守”住这份“初心”,不做进化么?
面对电商的强烈挑战,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零售升级需求,当下的中国传统零售,正努力做着从短缺经济时代的“大而全”向商品“相对丰富时代”所需求的“小而美”的改变。落脚点是提供更专业细分的商品、更贴心的服务体验以及更多样性的消费场景。专业性、性价比、便捷性和购物综合体验是此次变革的核芯内容。学习的对象以东南亚为主,尤以日本最为突出(便利店、品类专业店、Shopping mall等)
现在的Costco,跟其初始形态相比,我认为它已经完成了从最初的仓储批发卖场向“中产阶级生活代理”的蜕变。脱离了简单的进销差价模式,会员费与消费金融成为其盈利的主要来源。从简单的经营商品和提供服务变革到了博取“价值趋同“; 起自购物,扩散至品质生活,升华于“利益共同体”。
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加上”中产阶级的”这个定语?首先是由于Costco的选址、会员费以及量贩制的销售模式(大包装为主),决定了其定位的主要客群是中产阶级家庭(而非单身族或低收入者)。他们时间成本高,对商品要求高品质与性价比,需求量大,需要一站式够足,购买力惊人;其次,4000左右的SKU设置注定了其只能走精英路线,而非沃尔玛动辄几万乃至10万SKU的长尾路线。比如雷军所痴迷的新秀丽套箱,不到人民币1000元,经常是一到货就被一抢而空。摆这类商品的TG台,一般只会提供两种选择:一款是新秀丽的两件套,要么就是SWISS GEAR的三件套箱,充分显示了Costco爆款选品的特性。
Costco永远和您是站一边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Costco是如何将自己和顾客捆绑成“利益共同体的”:
“我和你是站一边的,而不是和工厂和供应商!“
我竭尽所能,以最低价格严选给会员高品质的商品,将省下来的钱回馈给我的会员;
我竭尽所能,不断寻找顾客感兴趣的新商品和服务,让他们永远不觉得单调和无趣;
我竭尽所能,设计和制造各类自有品牌产品,性价比高过市面绝大多数品牌;
我竭尽所能,保证质量,哪怕是吃了一半的饼干,只要你不满意,随时退货和退款;
我竭尽所能,提供给我的会员各类免费服务,从安装轮胎到视力检查;
我竭尽所能,为我的会员提供各类品质生活产品,最便宜的电影票请在我这里购买;
……
那么,顾客需要做什么才能享受这所有的一切呢?
是的,你仅仅需要每年按时支付会员费而已,剩下的,就交给Costco吧!
简而言之,Costco通过将近20年的努力,获得了顾客的信任和认同,让美加广大的中产阶级家庭觉得,Costco就是他们品质生活的代言人:
它是我们自己人,它值得信赖;
它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它已经帮我们挑选好了;
它对品质的要求,比我们还苛刻;
它了解我们的好奇心,不断提供大量试吃和免费体验;
它给我们的价格一定是市面上的卖场里面最低的;
它会考虑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提供可靠的关联产品和服务;
它提供给我的实惠,远远大于我每年缴纳的会员费;
……
2015年,Costco的付费会员总数已经超过了8103万,其中高级精英会员(在Costco消费会有2%现金回馈,年费为110美金/年,普通会员为55美金/年)占比为40%左右,年会员费收入约为25亿美元,会员续费率在美加达到了91%,全球水平也有87%。
细思极恐,这样的信任,是多么可怕的顾客粘性。反过头来看,如今的电商也好,实体零售也罢,各个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使用各种大数据分析、各种会员营销、各种广告轰炸、各种异业拓展,所追求的不就是顾客的粘性吗?简单来说,就是不怕您不买,就怕您不来。然而这一点,似乎Costco很容易的就做到了,只运用了极简的模式,但比绝大多数人做的好得多。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被沃尔玛收购后 Jet.com逐步淘汰Costco产品 探访思考巴菲特爱股神奇超市COSTCO 前有Costco后有ALDI,爱尔兰超市巨头SuperValu如何突围 网传Costco最快2018年就要来中国开店 新财报不及预期 Costco会员费涨价能救场吗? 搜索更多: Cost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