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第二,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本土创新和拿来主义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国人眼里,一说起便利店,势必马上提到7-11、全家、罗森,似乎只有日本的便利店才是正宗的、主流的、上档次的,其他都是野路子。于是,一波又一波的人跑到日本去朝拜取经。
然而,他们似乎忘记了,国内到处都是日本品牌的便利店。他们也忘记了,这些日本品牌便利店却是中国本土便利店的手下败将。
7-11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品牌,1992年就开始在深圳开店,但在中国发展一直缓慢。而罗森便利店则于1996年进入上海,到2014年底才刚过500家,至今也只是刚刚过千家店,与美宜佳相比差距甚远。
当然,很多人会为他们找借口,便利店发展取决于外部环境,过去中国的大环境还不成熟,外资品牌发展缓慢情有可原。的确,我在广州见证了无数便利店的衰亡,AM/PM、倍顺、联华快客……而7-11一直处于亏损之中。
虽然美宜佳便利店一路走来也并不顺利,从第1家店到第1000家店花了十年时间。但此后却越来越顺,从1000家店到第10000家店也是十年时间,而且我相信,此后的第20000家店很快也会到来。
关键还在于,其他便利店都在亏损中苦撑苦熬时,美宜佳一开始就是盈利的。它破除了便利店必须规模出效益的魔咒,至今只有两家直营店,刚刚达到国家要求的开展特许经营下限。这也难怪,美宜佳总部本就剑指批发,无意零售。
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在中国土壤上,便利店不能单纯的拿来模仿。即使是7-11这样的行业领袖,也同样会在经营方式和加盟模式设计上犯错。如果他们自己都无法在中国市场上演绎成功,凭什么我们跑去日本取回来的真经就会保佑我们成功?
20年,这真是零售业中一场活生生的龟兔赛跑。面对起步更早、资本雄厚、经验丰富、管理规范且品牌响亮的境外兔子,乌龟完胜!既不意外也不惊喜。
这就是为什么美宜佳在不断反思之后,会将自己定位为“本土的便利店”,企业愿景是“成为中国最具本土特色的便利店行业成功典范”。
最早的美宜佳店面形象的确够土的,与街头常见的小士多店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店牌不同而已。但随后的每一年,你都会发现它在变化,在改进,一代又一代的更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美宜佳第10000家店开业 或成全球第五大便利店 本土便利店发展迅猛 美宜佳迎来第10000家加盟店 厦门美宜佳便利店连收3张百元假币 或为团伙流窜作案 多家美宜佳遭殃 团伙利用其代还信用卡业务诈骗 美宜佳:从小卖铺到中国便利店行业“隐形冠军” 搜索更多: 美宜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