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竞争下,合并后的首旅如家集团正在加速布局。
在前不久宣布与如家融合顺利之后,这家新晋的酒店巨头更名为首旅如家酒店集团,并开始新一轮的跑马圈地—加速布局中端市场。“截至2016年底,首旅如家旗下中高端品牌开业和签约筹备526家,计划到2018年这个数字达到1000家,到2020年中高端品牌收入占比提升至32%。”此前,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总经理孙坚曾向外界公布这一发展目标。
而首旅如家的身侧则是实力强劲的锦江与铂涛合并后的酒店集团,以及穷追猛打的华住酒店集团。在中端酒店市场的布局上,锦江和华住抢先一步走在前面。锦江兼并的铂涛集团早已和希尔顿合作,全面负责希尔顿欢朋酒店在中国的市场运营;而华住酒店集团也与法国酒店业巨头雅高交叉持股,采取双平台分销的模式。首旅如家“合体”后,则把原来如家旗下的几大中端品牌重新规划升级。
依靠着并购实现扩张、资本做大规模的成长模式,这三大巨头挤进了国内大型酒店第一梯队,并开始集体发力中端市场。回顾近十数年的发展历程,酒店行业整体经历了高速成长和资本并购时代,如今差距显著的梯队化基本格局已然初成。
发力中端市场
近日,首旅酒店集团的年度股东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首旅如家宣布未来三五年内将以中端酒店为主要产品线,计划2019年中高端酒店数量超过1000家,明确了进军中端市场的战略目标。不过,这一目标比此前3月底公布的计划推迟了一年,“我们的计划是到2018年这一数字达到1000家”。
从去年浩浩荡荡的收购重组至今,首旅如家亮出了合体后的第一份成绩单: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652278万元,同比增长389.40%,其中净利润21094万元,同比增长110.66%。“酒店运营业务各项指标的显著提升,主要是合并范围变化,新增如家酒店直营店业务所致。”首旅如家的年度报告指出。
抛开合并财务报表表面上的数字,“融合再生”之后的首旅如家战斗力似乎大大提升了。本来主打经济型酒店的如家,此番业务重整之后,反而凸显了发展中端市场的优势。而此前,尽管如家一直处于三大经济型连锁酒店龙头地位,但同样也面临着大环境改变所带来的业绩困境。
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2000年以来,经济型酒店在中国发展迅猛,经历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酒店数量从2000年的23家增长至2016年的24150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4.5%。而如家正是在这个时期崛起,经过了早期跑马圈地式疯狂的增长,如家成立短短几年就发展壮大并在美国上市,成为中国酒店业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
然而,从2010年以来,如家的出租率开始持续下降,直到2016年才止跌回升。同样出租率下滑的还包括其他两大巨头锦江之星和华住。由于经济型酒店门槛较低,各大品牌争先发展,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据如家的品牌结构显示,经济型酒店比例占据高达90%以上,品牌矩阵偏向于中低端,结构较为单一。而与此同时,区域性的家庭旅馆和主题旅馆也逐渐兴起,以及小猪短租和Airbnb此类的民宿短租服务也开辟出一片天地,在价格和特色上更胜一筹,抢占了不少入住率。
“伴随着消费者需求升级以及原有经济型酒店成本上升,各大品牌发展中端酒店的时机已经逐渐成熟。如家、华住等集团也开始对旗下的产业进行优化重组,积极推进在中端酒店的布局。”早在2014年广州市酒店行业协会的年度报告中,中山大学酒店管理系主任曾国军教授便提出了这一发展趋势。
“目前各大酒店集团主打中端市场的这种趋势会继续。”曾国军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其实是企业响应市场的调整,一方面早期的经济型产品迫于成本压力需要升级进而提升价格,另一方面消费者群体的变化也需要新的中端产品实现更新迭代。
然而,随着国内酒店纷纷扎堆发展中端市场,这片曾被视为酒店行业的“蓝海”,如今也被质疑将面临着与昔日经济型酒店粗放式发展相似的困境。
“对于中端酒店的建设,专业队伍的培养和服务品质的提升是当务之急,泛滥和过剩只会导致价格和出租率的劣势。”上海星硕酒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官袁学娅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酒店行业在近10年中,以几近失态的速度在非理性增长,形成“快餐经济”的行业态势,如今中端酒店的大规模发展似乎出现了步经济型后尘的趋势。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首旅如家“合体”首年成绩单:营收暴增389% 如家贡献八成 首旅酒店正式更名首旅如家 三大事业部架构浮出水面 首旅如家阶段性整合完成 从经济型转战中高端 首旅如家管理层合体“求变“ 重组后押注中端酒店业务 首旅如家“新婚之夜”生波折 品牌危机考验整合能力 搜索更多: 首旅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