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没有明确的头衔,但李明光扮演着艺术总监的角色。他每天早晨研究LV、GUCCI、ZARA等时尚品牌的管理动态、产品设计、最新时尚趋势等,并做为当天早课发到高管群里,这一习惯坚持多年。
他时常跟着买手团队游走国际市场,从早上10点开门逛到晚上10点,除了吃饭外都在走路,研究各品牌的细节,包括空间设计、陈列、灯光、音乐、产品、服务等等。他对美有一种执拗的劲头,喜欢巡店,进去走一圈就能挑出三四十条毛病,曾经因为装修不满意而返工,前期投入的200万元装修成本全打了水漂。
“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与品牌美学的打造能力,这也是UR的核心竞争力。”李明光说。
以美特斯邦威、海澜之家、安踏等服装品牌为代表,中国服装品牌发迹模式是“明星代言人+中央台广告+代理商销售渠道”,比拼的是谁的声音大、谁的渠道能力强。2011年到2012年,高库存、零售疲软重创中国服装产业。
同时,这是国际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黄金年代。背后根源是中国消费者选择的迁移:通过互联网更广泛接触到国际时尚流行的消费者,眼界开拓,追求更时尚、更个性化的品牌。消费者变了,更有主见了,不愿意跟着广告走了。
UR顺应了这种消费者的选择倾向。这个在前8年里只花了500万元打广告的品牌,依靠门店形象、款式设计、价格等吸引了一批消费者,2011年全国开有10家店,营收1.8亿元,到2016年,则是150家店,营收20亿元。
02、产能规划是快速供应链的关键
有人求教郎咸平什么生意好做,郎说什么都好做,你只要抓住行业本质就行了。这句话给李明光印象深刻,“我认为服装行业的本质就是时尚,你抓住时尚,就永远有生命力。”
采用订货制的服装品牌,年初春装刚上市,已经在做当年秋冬装了。能创造时尚趋势的服装品牌,是极少数的。预测趋势失败的话,意味着积压的库存。以ZARA为代表的快时尚,采用的是前导时间,通过市场调研将消费者喜好反馈给设计师,火速设计打样生产,地下通道发到仓库,空运到各国门店,最快12天一周期,款多、量少、库存低。
快时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快,能够把最新的时尚潮流,以最快速度摆在店铺,这背后需要精细运营快速周转的供应链体系支撑,光贴个Logo根本无济于事。
UR一开始是采取从成衣批发商处进货的模式,每周开会分析总绕不开三个问题:第一质量不好,毕竟批发商不在乎;第二码数不稳定,因为供应商五花八门;第三产品与外面小店同质化严重。李明光觉得要有核心东西,于是搭建设计部,但款多量少供应商不愿意生产,于是又开了一家工厂,逐渐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垂直化服装生态体系。
在这些环节中,李明光认为最难的是产能规划,而这源于对流行的趋势判断,判断错了就被库存压死,判断准了就是低库存,「服装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库存」。
李明光认为,趋势预测中最重要的是面辅料的预测能力,包括流行织法、流行颜色等。传统品牌会预测未来流行款式,但流行款是既定成品,不好卖只能化为库存,而流行面料作为半成品,风险相对较小。UR和海外机构合作,预测未来的流行面辅料,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加以储备。
而平时,买手要经常浏览各家欧美大牌的时装网站,收集趋势信息,也会经常出国,参观国外的面料展,看各大品牌的秀场,做出判断分析,供设计师参考。例如巴黎开了个全球2018年春夏流行趋势VP展,UR需要抢先一步,直接用在2017年春夏。
除了提前预测外,每天的商品数据是后续跟进生产的最佳指挥者。零售就是做细节,比如什么颜色好卖,什么价位好卖,哪种裤型好卖,哪种面料受欢迎,店铺直接呈现数据,传统企业可能明年再改,UR立马调整。
目前传统服装企业的商品从设计到店铺陈列一般费时6-9个月,UR分为3种:计划商品、应急商品、返单商品。其中,计划商品前导期为60天,应急、返单商品最快可达10天。自有工厂主要承接需快速反应的订单,解决核心商品问题,其他商品由外协工厂完成。
因为前导期短,可快速反应,当采用订货制的服装企业生产当年秋冬款的时候,UR正在生产当年春夏款。UR主打款多量少原则,一年研发1.2万款,实际应用9000多款,按照不同销售周期(在UR内部称为生命周期)来分,分别是30天、45天、60天、90天。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快时尚品牌抢滩东南亚 Zara能带来啥惊喜? 新财年里快时尚“三巨头”的算盘想怎么打? 请李晨当代言人 三枪发力快时尚对标优衣库 新零售是快时尚的破局方式 日系快时尚在华失势:人工成本暴涨 与百货业互相拖累 搜索更多: 快时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