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好理解,以往宜家商场里的 9000 多种产品只有 1000 多种出现在这个订货中心,可其中只有不到 1/10 的产品可以随手买走。其余订购的产品都来自临近城市宁波的另一家宜家商场,在顾客下单后的几天内,这些货品会从宁波商场提取,并抵达这里。顾客可以选择届时亲自前来提取,或者在下订单时就要求宜家送货上门,并支付一笔不小的送货费。
而在 PUP ,你很难感觉到宜家商场过去一览无余和触手可及的“民主”。
飞快地做出反应
订货中心开业这天,宜家中国区的总经理朱昌来和其他大部分的管理团队都没有现身,过去,他们时常会出现在宜家商场开业当天,和新市场的合作伙伴、政府官员谈笑风生。
Volker Veit 是少数几个现身的管理者之一。他在去年 1 月从宜家德国团队调任至中国,担任中国区销售副经理。现在,他调任来中国的要完成的使命看起来更清楚了。Volker Veit 已经来过三次温州,前两次都是来监工的。托商场的福,这家订货中心最终花了半年的时间就建成了。
在开业首日,Volker Veit 和另外两位海外团队的宜家员工呆在这间订货中心里的时间可能比大部分的顾客还要长。他们希望给中国团队一些具体的指导,包括哪些产品需要靠场景展示,哪些仅仅需要文字解释,在哪些地方精简陈列的品类,而哪些陈列得让顾客看起来觉得完整流畅。毕竟,这个团队过去最熟悉的一件事是如何把门店开大,但对于这样的“街头小店”,他们有点儿拿不定主意。
在海外市场,宜家的 PUP 差不多已经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去年 10 月,宜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座城市开了间 PUP。宜家加大拿区总经理 Stefan Sjostrand 在接受 Toronto Star 采访时说,这项计划可以让宜家在更靠近市区的地方找到合适的地,让更多贪图便利的人不用开大老远地车就能逛宜家,“可以让更多加拿大人走进宜家”。在加拿大,宜家才开出了 15 家门店,比中国区还少一家。
温州的这家 PUP 有将近 30 名员工,他们看起来较别处对顾客的反应更上心,生怕漏掉了点什么。
店经理冯昕是一名宜家的老员工,宜家 2008 年在上海开设新店时,他就是一名部门经理。在开业的第一周,他几乎每天出现在这间 PUP 里,偶尔在门口张望,偶尔伸手去把儿童区的玩具摆放整齐,他希望过了这一周,一切看起来能更“正规”。
温州的这家宜家订货中心属于宜家宁波商场的延伸,营收同样会计入宁波商场。宁波商场调派来了几名老员工,他们看起来都挺老道——尽管在宁波店开张时,店长顾尔文 (Erwin Glauser) 拿他们和上海员工作比较时,认为还是有些稚嫩,但现在他们需要拥有更多新技能,包括成为一名善解人意的推销员,和不厌其烦的讲解员——解释顾客究竟通过订货中心能获得怎样的购物体验。而这些工作内容在通常的宜家商场并不是必需的,那里,顾客被鼓励自行比较,并自己做出决定。
温州本地的员工占到 PUP 全部员工的 90%。一位本地的姑娘在今年年初被招募进宜家担任客服工作,她今年 28 岁,本来就是个宜家的粉丝。在开业首个的周末,她拿着一叠问卷在二楼的展示厅询问顾客的意见。宜家希望了解,消费者对这种新型的零售模式有何看法。这些问题包括:这样下订单、自提、送货的购物方式是否感到方便,希望可以在这里更多购买到什么样的产品,会再次光临吗?
宜家飞快地做出了反应,在开业的首个周末,一些重要的标识做出了调整:那些可以在 PUP 随手买走的产品,在标签上附上了一块配有文字说明的红色卡片,替换了开业当天不起眼的红色圆点。
他们还从宁波商场调来了一大批的毛绒玩具,并摆放在了一楼入口处显眼的位置,原因是开业的头几天,不时有小孩儿向 PUP 的员工询问“这个是可以直接买走的吗”,他们起初得到的答案是“不能”,便沮丧地离开。
共3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宜家家居俄亥俄州第二家门店破土动工
宜家或落户郑州惠济 第29-108-K01地块规划显露端倪
宜家开了家缩小20倍的迷你店 为电商做准备
宜家温州订货中心开业 “宜家迷”遗憾规模过小
宜家全国首家订货中心万象城开业 面积仅1900平米
搜索更多: 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