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停牌半年多的西安民生带着一份约400亿的定增预案复牌了。
公告显示,西安民生向海航商业控股及其关联方、新合作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深圳鼎发投资等发行股份募集268亿购买其合计持有的供销大集控股100%股权。另外,拟向不超过10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募集不超过132亿配套资金。
截至昨日收盘,西安民生已连续开出6个涨停板。
相比股市的凶猛,市场分析人士对这场“蛇吞象”式并购的态度仿佛更为理性。
2003年,在国退民进的大潮下,西安民生控股权易主,海航集团成为实际控制人。到了2008年,成立不满一年的海南商业控股从海航集团接过西安民生的控制权。
2002年,西安民生总资产9.35亿,利润总和0.2亿,扣非后净利润为0.14亿;而到了2014年,总资产已达到74.66亿元,然而其总利润却只有0.6亿,扣非后净利润也仅有0.47亿。换句话说,海航入住12年,西安民生除了摊子不断铺大外,利润方面并未见明显起色。
更值得质疑的是,海航在西安民生停牌后4个月搭建起来的平台供销大集控股竟卖出了268亿的高价。
公开资料显示,供销大集控股成立于2015年4月30日,系投资控股平台,无实质性经营活动。截至2015年5月31日,该平台营收19.22亿元,而其2013年、2014年及2015年1-5月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4.4亿元、-5.8亿元及-7975万。
为什么两年半亏损约11亿的标的能卖个好价钱?标的方给出的理由是似乎难以拒绝的“预期收益”。公告中承诺,供销大集控股2016年至2018年的扣非净利润将不低于1.81亿元、14.84亿元和23.32亿元。
一位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西安民生大手笔定增,讲了个零售业O2O的好故事。市场上平台、渠道的整合和竞争日益激烈,西安民生要想站稳脚跟也不那么简单。”
“海航系的操作手法一贯如此。先拿下上市公司,保持公司在一个低价区间;然后,通过定增或收购高价买入海航系的其他公司。如此一来,在拉低上市公司负债率的同时,也成功实现了二级市场为海航埋单的目的。”一位熟悉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人士还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如果供销大集控股完不成承诺净利,海航很有可能继续通过类似的手法进行资本运作。
供销大集控股是否真的物有所值?海航集团是不在玩“左右倒右手”的资本游戏?中国经济网记者多次电话联系西安民生董秘办,对方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西安民生:投巨资打造全国O2O城乡商品流通体系 拟268亿收购大集控股 西安民生“蛇吞象”转型O2O 西安民生掀开重组“面纱” 拟268亿收购海南供销大集 西安民生拟268亿收购供销大集控股 转型O2O 日本潮牌MOUSSY及SLY进驻西安民生百货骡马市购物中心 搜索更多: 西安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