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稳妥时激进扩张,该扩张时又收缩保守,失去了发展上的大好时机。”在一些资深的业内人士看来,联华超市的发展一定程度是因为战略上判断失误所致。
一年前的9月,百联股份曾发布了一份并不起眼的公告称,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将以8.98亿元收购母公司百联集团拥有的义乌都市生活超市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说它不起眼,是因为这是一起集团公司与控股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但放到今年4月再来看,它又有些颇让人回味了:4月9日,永辉超市公告披露,将与联华超市的股东百青投资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每股3.92港元收购其目前持有联华超市的21.17%(共2.37亿股)的股份。
目前联华超市的股东中,百联股份持股34.03%,百青投资为21.17%。此外还有百联集团持股8.7%,其他H股股东合计持股33.28%。由于百青投资为百联股份全资子公司,而百联集团为百联股份控股股东。也就是说,永辉只需付出区区7.44亿元人民币,就成为了联华超市除流通股外的第二大股东。
有意思的是,这还不及联华去年收购义乌都市生活超市这家小小的区域企业的费用。如果抛开前者是两家企业内部的关联交易,无论怎么操作都是“肉烂在锅里”这一情况,百联股份在作价自己旗下资产时,对内对外的区别确实够大。
两相对比,联华超市面对这样的股权转让,个中滋味如何恐怕一言难尽。这也多少意味着,作为曾经辉煌无限的“超市一哥”,联华超市已在走向落寞。可以佐证的一点是:永辉超市这家在联华超市风头正劲时还是个区域不足一提的小企业,而2014年公转让19.99%的股权时,牛奶公司要从口袋里掏出的是57个亿。
这样的落差,让联华超市情可以堪。而市场变幻的残酷无情由此可见一斑。
联华困境
1991年,联华超市成立,是上海首家以连锁超市企业,旗下拥有 “世纪联华”大卖场、综合超市“联华超市”和便利店“快客便利”三种业态。对比其十年来的发展数据不难发现,2005年至2009年,联华超市一直占据着中国快消品连锁百强的第一把交椅,直到2010年才被华润万家以718亿的年销售额超过,成为第二,但当时联华超市的年销售额也在700亿元,两者相差并不大。
时过境迁。这一格局在2013年再度发生变化。联华超市排名落到了华润万家、大润发和沃尔玛之后,跌出中国快消品连锁百强的前三。而与老大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联华超市这一年的销售额是688亿元,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15%左右;而华润万家的年销售额在这一年是1004亿元。就算与该年的老二大润发807亿和老三沃尔玛722亿元的年业绩相比,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而2014年,联华虽仍名列中国快消品连锁百强第四,排名没有变化,但销售额降至617.5亿,同比降幅达到了10.3%。
因此,联华超市的落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自身发展的停滞不前。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一现象还在持续。
联华超市相关财报(上市公司部分)显示,2014年销售额为291.52亿元,同比下降4.1%,利润约为2.4亿元,同比下降9%。年底时,联华超市拥有现金净流约2.68亿元,负债147.54亿元,情况不容乐观。另据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联华超市拥有4530家店,其中大卖场156家,综超和标超共2469家,便利店1905家。
而2014年,联华的经营状况在进一步下滑,这一点从门店数量上有所反馈:根据其年报数据,联华超市去年年底拥有门店4291家,较2013年末减少239家。
即便如此,单纯从门店数量上来说,联华超市也还算非常不错的。因为,就是现在的超市一哥华润万家,门店数也只有4127家,但另一个数据是,华润万家2014年销售额达1040亿元。
当然,华润万家也因为收购了TESCO中国业务而陷入亏损境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两个曾经的超市一哥2014年的日子都不好过。但不一样的是,华润万家的转型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而联华超市却罕见具体举动。
而且,联华超市的另一个弱点是偏安一隅,在其4000多家门店中,有84%在华东地区,也就是说有3600多家集中在以上海为主的这一地区。而外埠门店不到700家,其中大多为加盟店——联华超市仅有36%的门店为直营。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联华超市一步步走向落寞 扩张战略失误错失时机 永辉超市入股联华是“做嫁衣”还是分食红利? 永辉超市入股联华遭质疑 将对联华“动手术” 沃尔玛、家乐福、世纪联华等超市争相接入移动支付 永辉超市提价售让上海联华部分股权 涨至4.01港元/股 搜索更多: 联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