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的收益在何处?
明源地产研究院在12月8日发了一篇对万科BT模式的介绍,其中提及可以借这一模式锁定大量优质的低价土地,以降低开发成本。
但是,和万科BT模式有区别的是,绿地认为地铁代建更大的价值点在于有机会深入了解一个城市的经济,以及这个城市未来的规划布局。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城市重点建设的区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导致房地产开发商拿地开发之后,要承担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影响开发项目的投资回报。比如,承诺工期的地铁不能按时建成通车,地块的开发价值或因此大幅下滑。
所以,与其承担这种风险,不如企业代替政府建设公共配套设施,这样就可以把不确定因素降至最低,从而保障整个项目的投资收益。另外,修建及运营地铁、医院、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是最短时间获得各类社会资源的最佳途径。
修建地铁还有一项看不到的好处,就是帮助部分地区消化过剩的产能。此前,李克强总理曾前往英国、泰国等很多国家,推销中国的高铁,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借助高铁在境外的大规模建设,帮助我国的钢铁等部门消化过剩的产能。
同样,修建地铁也能帮助很多省市消化他们的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拉动当地经济。另外,大规模的采购建材,也有助于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边际成本,提升开发的所有项目的利润率。企业甚至可以凭借在国内地铁建设领域的经验和技术,到海外市场寻求新的机会。事实上,在很多新兴发展中国家,地铁等基础设施还是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向这些国家输出地铁,有望获得大量战略资源。
绿地的“劳伦斯魔咒”
早在2005年前后,开发商已经意识到了人口红利早晚有吃完的一天,布局非住宅地产是所有房企必须考虑的事项。但是绝大部分房企在转型商业地产的过程中都显得极为犹豫,浅尝辄止者众,能真正执行商业地产战略开发的并不多。
一个可以参考的事实是,在目前销售排名前二十的地产商中,除了万达和绿地,绝大部分的开发商销售的商办类物业的占比不到30%。
绿地是从2005年开始涉足商办类物业开发,并逐步发展为超高层战略。目前绿地投资开发的世界级超高层城市地标建筑已达到24座,已经建成和在建超高层城市地标建筑占全国超高层数量四分之一,世界十大超高层建筑中,由绿地集团投资开发的占4座。
和其他的开发商一样,在绿地转型开发商业地产的过程中,外界对此质疑声不断。
在全球的房地产圈,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劳伦斯魔咒"。每当经济过热的时候,摩天大楼就会立项,而到开发接近完成时,总会发生经济危机。不少摩天大楼,都有"烂尾"的经历,这个"魔咒"屡次应验。以上海金融中心为例,就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建成的。
在最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摩天大楼开发过量一直被视为房地产产能过剩的一个现象。包括普华永道、美国土地学会在内的众多机构都曾对目前中国二线城市的摩天大楼开发潮有过预警。
但在外界的质疑声中,绿地依然坚持在每个城市的城市中心开发地标性的摩天大楼,同时将摩天大楼快速销售,只持有其中最核心的物业。
那么,“劳伦斯魔咒”是否会被绿地的经营战略打破,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邦地产 记者:杨羚强 林东岳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绿地集团加码中原地区 郑州新增逾300亿产业地产投资 万达加码“救兵”电商 绿地学步万达? 绿地:2408亿夺销冠 万科:回款才是王道 绿地进军零售业首家精品超市开业 绿地集团投建世界级超高层城市地标建筑已达24座 搜索更多: 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