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售养租”的旧模式为什么难以为继?
房地产公司的命根子无非两条:地根(土地储备)和银根,通俗讲就是说囤了多少地、开发资金落实得怎样。
1?土地储备
都说许家印激进,其实王健林比他一点不差。
截至2014年6月30日,万达商业地产持有物业总面积达9350万平米(建筑规划面积)。其中:已完工投资物业1470万平米、酒店210万平米、260万平米建成待售、5650万平米在建工程(2013年底,恒大在建工程面积为3948万平米);1760万平米未开发。
论土地储备面积之大、成本之低,万达商业地产不及恒大。截至2013年末,恒大土地分布于147个城市的291个项目土地储备达1.51亿平方米,其中的45.4%位于一、二线城市,平均成本为949元。但恒大地产市值仅为422亿港元不及万达商业地产预计市值的十分之一。
2?资金缺口
土地储备多,意味着资金需求大。截止2014年6月30日,96项在建工程已投入711亿,建成后预计市值为5556亿元,但在2017年7月前还投需投入2389亿元!
2014年6月30日,万达商业地产应付款达1449亿,还有总额近1800亿的银行贷款及未偿还债券(上半年支付利息62.1亿)。
所以,不要看到账上有748亿现金,就以为见到了“现金牛”。万达商业地产欠着3249亿,还有2389亿要花,资金需求达5638亿。尽管账上有748亿现金、IPO预计可融370亿,理论上还有1319亿存货可陆续变现,但资金缺口仍有3200亿之巨!#原来,王思聪家是全中国最缺钱的#
3、“以售养租”模式蜕变为“以融养租”
“以售养租”模式城立的前提是房地产开发、销售业务产生巨额现金流。例如2011年,万达商业地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达359亿(主要来自物业销售)。问题来了:201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大幅降至115亿;2013年进一步降到68亿;2014年上半年惊现负89.5亿!
经营现金流日益萎缩,但同时投资力度不减,一直保持在每年200亿之上,巨额缺口只能靠融资活动解决。2013年,融资活动资金净流入379亿,2014年上半年达351亿。如果IPO融资370亿(60亿美元),则全年融资超过720亿。时至今日,“以售养租”模式已彻底蜕变为“以融养租”。
好在万达已经到了“大而不可倒”的地步:政府不能容忍全国各地上百家万达广场烂尾,不能让1800亿贷款及债券成为坏账,“以融养租”模式可以成立。后者属于外源融资(external financing),而且是债权融资。随着越来越多的万达广场竣工、投入运营,万达商业地产的经营现金流有望由负转正。按照乐观判断,资金困难很快可以成为过去。
从“以售养租”转向“以融养租”,只租不售模式本身决定了首富必然是“首负”,负债能力成为万达商业地产的核心能力之一。
估值展望:潜力不够、概念助
“只租不售”还有一宗好,那就是可以享受所持物业的升值。万达商业地产引人注目之处不在于销了多少而在于持有多少,根据招股文件,其持有的资产估值高达4205.5亿元。万达商业地产市值(预计超过3000亿)比万科、恒大市值之和还要大一倍,原因就在于此。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万达商业地产上半年净利不足1亿? 首富之争扑朔迷离 行业人士谈万达招股书揭示的商业地产潜规则 万达模式售养租破产 商业地产开发商如何退出? 金地商业之路:土储20多个万象城 与万达等同台PK? 天猫VS万达:一个难落地,一个难登天 搜索更多: 万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