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
本土品牌在壮大之后,很难逃脱出售的命运。丁家宜在出售当年原本已经进入赴台上市流程,并且通过了第一阶段的辅导期。是庄文阳的财务顾问提醒了他,上市很容易,但上市后要如何永续经营?
也就是说,即便获得了资本的支持,只有单一品牌的丁家宜是否就能在竞争对手的品牌“组合拳”中保持生命力?这也是很多中国本土品牌做大后思考的问题。
最终,庄文阳决定接受来自外资银行投资部门的建议和科蒂集团接触。科蒂集团许诺,要将丁家宜打造成为一个国际品牌,并且展示公司旗下的品牌并不和丁家宜品牌形成直接竞争。
丁家宜品牌以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丁家宜命名,品牌的壮大得益于深入中国农村市场,与背后七千多名员工密不可分,其中有六千多名都是女性销售员,这样一群庞大的娘子军在中国近万个乡镇中担任销售大使,宣传丁家宜“面容一洗白”的理念。2010年,全国九成开放式卖场可以看到丁家宜护肤品,连青海、内蒙等边远地区也有其化妆品柜台。
当时的丁家宜品牌销量居国内日化行业前三名,尤其在防晒领域,每六罐防晒乳液就有一罐是丁家宜品牌,位居全国第一,是实实在在的深入中国农村的品牌,销售网点有2万多个。2009年,丁家宜的销售收入达到9亿元,但增长动力不足的现象开始被庄文阳注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庄文阳并不愿意卖出股份,“叫得出来的国际大牌都来洽谈过”,但他仍觉得只要深耕市场,市场就会被你占据。
在外资巨头都在依据以往经验,铺设一线城市的时候,来自台湾的庄文阳敏锐地认为,“中国内需市场的肉在农村,骨头在城市”,他要求销售团队在中国四万个乡镇中,攻下一万个。
一位曾负责丁家宜青海省的渠道商告诉经济观察报,渠道下沉在当时做得非常好,直至2000年,青海省有相当部分的消费者还在用洗衣粉和肥皂洗头发,对护肤品的理解也仅停留在基础护肤。而当地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很多经销商并不愿意尝试。
“我就是通过丁家宜提供的赠品,还有自己代理的其他一些品牌,每隔两三个月做一次促销,硬是在当地打开知名度”,该位代理商回忆,在2007年,丁家宜品牌在总人口500多万的青海省,实现销售额500万元。
这也是科蒂集团等很多外资日化品牌难以仿效的地方。一位外资日化巨头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很多低线城市的消费习惯差异很大,语言不通,没有成熟的百货商场和卖场,甚至没有小型商超渠道和化妆品店,渠道商也有更复杂的诉求和特性。面向底层大众的化妆品,不仅要有价格优势,还要量大,渠道广,品牌定位清晰,广告宣传到位。
“再加上中国农村市场分散,于不同层次的市场,要有不同的营销策略,要如何了解终端消费者的需求,改变其行为习惯,并不容易”,上述人士称,对于外资来说,越是接本土地气的产品越难以操作,外资公司流程、决断的复杂,也使得在低线城市的竞争上处于弱势。
丁家宜就是在很多化妆品厂商还不重视终端的时候起步,深入内需市场的连锁渠道、百货渠道和化妆品店。通常提前三个月就深入内地市场做防晒宣传,教育市场,改变用户习惯,以张贴海报、活动促销等方式大力推广。
2010年,丁家宜计划年底赴台上市时,采取对湖南卫视偶像剧的剧情植入的策略,电视剧的女主角则是丁家宜品牌的形象代言人韩雪,打造“丁家宜女孩”的概念。
当年年底,庄文阳放弃赴台上市,宣布接受法国科蒂集团的收购要约。“收购丁家宜品牌,是为了延长公司皮肤护理业务,并有一个坚实的立足点在中国,”彼时,庄文阳表示。双方都没有想到在并购的第二年,丁家宜销量大幅下滑,而在并购后的三年后,丁家宜品牌宣告停售。时至今日,市场已经难觅丁家宜踪迹。
丁家宜之殇造成了两方的消耗,科蒂集团仍然在寻找掘金中国市场的良方,曾风云一时,拥有19年寿命的本土品牌丁家宜的耕耘历程,也为日益崛起的其他本土品牌借鉴。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科蒂将停止丁家宜的销售 沈阳超市将停卖 科蒂集团宣布停止丁家宜品牌销售 杭州超市不再进货 丁家宜被停售 科蒂善后措施引经销商不满 丁家宜工厂陆续关停 科蒂善后措施引经销商不满 收购丁家宜陷败局 科蒂重整分销业务 搜索更多: 丁家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