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再看看为红星美凯龙力挺腰杆站台的风投大鳄们,从2008到目前,红星美凯龙先后获得华平投资、中信产业基金、复星集团、渤海产业基金等国内外知名私募机构近30亿元风险投资。此外,红星美凯龙还成功发行了15亿元的中期票据,迈出了在公开市场募集资金的第一步。
最后,再看看红星美凯龙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14年Q1,红星美凯龙的期末余额32.84亿元,也就说,如果一季度完成对吉盛伟邦的收购,至少,从账面资金上,红星美凯龙“娶”吉盛伟邦还是不差钱,至于有钱舍不舍得花,如何花,且听下文。
解读之三:从“在一起”到“好基友”,实用主义的胜利
之前说好的“在一起”,三个月之后变成了“我们还是好朋友”,难不成是红星美凯龙的思路临时跳闸了?
简单梳理红星美凯龙与吉盛伟邦的并购历程,从2009年,两家公司就传出“绯闻”,当时,市场都认为红星美凯龙收购吉盛伟邦是要下一盘很大的棋。
从体量来看,红星美凯龙发展23年,截至2013年12月31日,红星美凯龙总共有130家家居商场,遍布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0个城市。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红星美凯龙实现营业收入18.1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5亿元,分别同比上升25.5%和14.5%。
再看看成立于1989年的吉盛伟邦,主要走高端家居市场,在全国的卖场数量总共仅有6家,其中3家位于上海,广州和长春分别有2家、1家。
按照年初的并购思路,笔者推测一方面红星美凯龙是看重吉盛伟邦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是看上了吉盛伟邦联合绿地集团在上海青浦区开发的“吉盛伟邦绿地国际家具村”,红星美凯龙当时的设想是收购之后整合家具村,以此丰富其业态。
按最后的方案,红星美凯龙选择斥资拿下吉盛伟邦长期、独家的品牌使用权,形成红星美凯龙与吉盛伟邦双品牌,如此一来,红星美凯龙可以利用吉盛伟邦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口碑,通过自己的渠道建设和招商经验、丰富产品线,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吉盛伟邦品牌也可以帮助红星美凯龙在不同城市进行有效的市场战略,帮助红星美凯龙实现更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更全面的消费者覆盖。尤其在一些城市发展郊区商业,并在吉盛伟邦的“家具村”模式基础上建设世界家居工厂直销中心。
对于吉盛伟邦而言,通过授权红星美凯龙使用自己的品牌,使其品牌传播和影响力增强,还能获得红星美凯龙的一笔不菲的现金,从而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探索更符合其长期战略的发展道路。
因此,最终选择了合作而不是并购的方式,对于双方而言,最为直接的好处就是降低直接并购后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整合成本。
经典的教训是去年耗资70多亿美金收购美国最大养猪企业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双汇,从头到尾,耗时1年多不说,单是跟美国当局沟通宗教问题都拉了很多个回合,最终却因巨资收购导致巨大债务窟窿,双汇母公司大股东万洲国际取消香港IPO。
也就是说,对于红星美凯龙而言,笔者认为,更多可能是想付出更小的成本、以更省力的方式,来换取目前最大的收益,不是妄自猜测的话,红星美凯龙这艘大船不必再在上面搭条别的船,它只想搭上船上最好的货品、用最便捷的航道即可。
解读之四:更优选择---“我们还是做朋友”
最后的问题是,既然红星美凯龙在“去往领证的路上”果断抛弃了并购式扩张的路子,想用更小的成本做更有效益的事,那么,红星美凯龙未来是打算把更大的成本投入哪里呢?
4月25日披露的招股书里其实已略露端倪,根据红星美凯龙提交的IPO申请,红星美凯龙本次拟公开发行股份总数不超过10亿股,其中新股发行数量不超过5.3亿股,募集资金44.5亿元,用于家居广场建设、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偿还银行借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四大类项目建设。
其中家居商场建设类项目拟使用资金33.3亿元,占募集资金75%,主要投入武汉、重庆、天津、合肥等地区8个新店项目。在另外的25%资金中,2亿元将用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1.2亿元用于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项目,8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借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红星美凯龙购吉盛伟邦告吹 红星美凯龙急速扩张 恩施首家店预计在今年7月开业 还原红星美凯龙七年上市路:跑马圈地 加速扩张 红星美凯龙余姚商场全球招商 总建面10万方 红星美凯龙进军地产行业遭遇阻碍 欲效仿万达模式 搜索更多: 红星美凯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