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的重组
张玉良曾经将绿地的发展路径归结为,"全国化、资本化、全球化"。
绿地集团从2001年的南昌项目就已经开始全国化布局,而自2011年,绿地与韩国JDC就开发济州健康医疗城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其在全球化方面也在国内房地产行业领先一步,并在2013年呈现爆发之势。
只有资本化这一条一直较为落后。
早在2008年,张玉良就曾表示,绿地上市有好几种方案,但他的目标是在国内IPO,"如果只是借壳,随时都可以。"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绿地错失机会。在地产管控之后,以前"随时都可以"的借壳,现在已经不再容易。
而这一次借壳金丰投资,背后更多的是政府的推动。
2013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地方国资改革。2013年12月17日,"上海国资改革20条"正式发布。据了解,2013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1.8万亿,在体量上仅次于央企国资系统,在地方国资系统中体量最大。国资背景的绿地集团首当其冲。
上海房地产业内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上海国企做得比较好,而绿地集团算得上前三。"在上海推动国资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优良资产的绿地很容易就被看中,"借壳金丰,是市政府的意思,国资委来牵头。"
实际上,对绿地这么庞大的资产而言,金丰投资的壳着实太小。其背后是上海国资委对旗下资产艰难的证券化之路。
绿地借壳金丰投资颇有渊源,金丰投资的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同时也是绿地集团的股东。据了解,上海地产集团分别持绿地集团、金丰投资、中华企业三家房地产企业股票34.68%、36.36%、38.96%,均为第一大企业法人股东。
上海国资委资产证券化的最早操作对象并非是绿地集团和金丰投资,而是中华企业和金丰投资。
2010年5月,金丰投资和中华企业双双停牌,同时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上海地产正在研究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项。
上海地产集团旗下的另一家地产公司中星集团是未上市资产,但其发展规模已与中华企业形成了同业竞争,其时有消息称,金丰投资与中华企业的重组,中星集团也有望成为整合对象。
如同这次停牌,当时金丰投资停牌时间也超过半年,但最后无疾而终。其年10月,证监会曾表示,"为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房地产调控政策,已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组申请,并对已受理的房地产类重组申请征求国土部意见。"
与上次重组之前金丰和中华企业的高管调动相对应的,是这次绿地集团在筹划借壳上市之后,对PE的引入,都可谓做足了架势。
2013年12月19日,平安创新资本、鼎晖嘉熙、宁波汇盛、珠海普罗、上海国投五机构分别认购绿地集团股份10.37亿股、4.44亿股、4亿股、1.04亿股、1亿股,合计认购20.87亿股,增资单价为5.62元,合计耗资117.29亿元,占股比例约为2%。业界解读为绿地为借壳上市做准备。
不可复制的绿地模式
2013年,绿地集团房地产业务实现销售额1625.3亿,仅次于万科的1740.6亿,相差不足百亿,名列房企年度销售额排行榜第二名。而其销售面积为1660万平方米,排名第一。
在此数据之上,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公开表示,2014年绿地将实现业务经营收入4000亿元,其中房地产有望达到2400亿元。如能达成此目标,绿地有望超越万科,成为行业老大。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是业内首个挑战万科老大地位并最有希望挑战成功的房企。我们梳理一下绿地近5年的销售记录,不难看出其迅猛的发展态势。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绿地等房企两月内抛530亿海外投资计划 出海首选美英
绿地1625亿极速:张玉良左手单挑万科右手叫板恒大
绿地万达碧桂园海外扩张猛增 60天抛530亿投资计划
绿地收购多伦多一项目股权 全年海外销售目标调至200亿
绿地海外布局再继续 又收购加拿大多伦多一商住项目
搜索更多: 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