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旭日升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这一次汇源也没有能够拯救它。
这家当年中国茶饮料的开路者,在经历了市场火爆、盲目扩张、折戟沉沙、无奈破产之后,于2011年被汇源集团斥资1200万元买下,然而重生的希望仅维持两年,如今的旭日升已再度停产。
“隔夜茶”难喝
旭日升冰茶又悄悄停产了,在被汇源集团收购两年半之后。
2011年2月23日,汇源集团对外公开宣布收购旭日升,一是因为旭日升冰茶曾经是国内最大的茶类品牌,一度占领70%茶类饮品的市场,被称为“冰茶鼻祖”,它身上承载着“70后”、“80后”们的记忆;二是它当时刚刚被组建没多久,又被汇源买下重组。
旭日升冰茶停产的消息,在咨询策划界人士、“集成赢销模库”创建者崔涛看来,似乎一点都不意外。“这些不幸被我全部言中。”崔涛说。
同样,北京福来品牌营销顾问机构首席顾问娄向鹏在当时也曾表示,“这一方面可以为汇源开辟一条卖茶的生意通路,另一方面因为旭日升已经是隔夜茶,不太好喝是一定的”。
在当时,打上了汇源朱新礼烙印的旭日升冰茶前途喜忧参半,可能忧还要多一些,只是没人想到答案会来得如此之快。
经历过对旭日升从希望到失望最后无望的贵州黔南区总代理肖宁也有同感。
“我想以我的经历告诉大家,旭日升这个品牌很好、产品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只是这个品牌的运作者,他们是否真的想做好这个品牌。”他说。
肖宁是在2010年7月份将旭日升上架的。在那之前,人们几乎淡忘了这个“曾经带来很多美好回忆的品牌”。
“小时候我最爱喝旭日升冰茶,那种味道和感觉,我一直没有忘记。”跟很多“70后”、“80后”的人一样,即使生活在偏远的西南地区,肖宁也能喝到旭日升冰茶,“那时候它太火了。”他说。
也因此,他在参加2010年糖酒会,看到有人在高调宣传旭日升的时候,便下了决心要在贵州黔南代理这个品牌。
“当时,旭日升还没有被汇源收购,还是灌装形式。在糖酒会上,旭日升饮料系列产品的宣传很高调。”他告诉新金融记者。那之后,他们在山东、浙江、河南、安徽、湖北、贵州开展了招商会,“卷土重来”的阵势,让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河北中社新旭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北京旭日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旭日品牌开发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代理合同。
“这些经销商大都是小到一个县(市)大到一个地区的代理。”肖宁说,6月份开始,旭日升饮料系列在一部分城市全面上市。
十几万的货将仓库都堆满了,货架上重新摆满了旭日升冰茶,一切准备就绪。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2010年8月,他的产品上架仅仅一个月时间、招商会也才刚刚结束,旭日升冰茶在全国市场就出现了滞销。
“滞销的原因有很多,品牌效应过气了、口味不适合当时的主流消费群体了,尤其是厂家,对市场毫不上心,承诺过的广告和推广活动都不了了之。”肖宁介绍,公司在合同签订和口头(包括公司的招商广告)承诺对产品广告宣传的投入和赠品以及物料的支持没有兑现,导致产品在同年8月份就滞销,产品积压在仓库发不出去资金被套牢。当时的情况让肖宁亏损了近20万元。不仅是他,整个贵州、浙江、江苏等地的经销商情况都是如此。
为此,他联合别的地区经销商跑了3趟河北,想要为自己讨回公道。然而,事实让他们惊讶。因为此时的“河北中社新旭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北京旭日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旭日品牌开发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已经在筹备卖出旭日升。所以他们遭遇了“踢皮球”。
“当时负责这一块的是刘鸿祥,他负责和我们签的合同,但是事后他人都很难找到。”肖宁说。刘鸿祥后来随旭日升品牌进驻到了被汇源收编后新成立的茶水事业部,但2011年至今,外界几乎没有见过他。
2010年底,得知旭日升被汇源收购,肖宁等经销商们曾找到汇源茶水事业部,被告知“赔偿不关汇源的事”。
“从那时起,我们即便不赚钱,也坚决不再和汇源旭日升合作,当时贵州等好几个省份和地区都对这个品牌关闭了大门。”肖宁表示。不过,对此他很遗憾,用他的话说,“这么好的品牌因为人为的原因被迫受到了伤害”。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汇源收编旭日升 茶饮巨头反应淡然
收编旭日升 汇源触角伸向茶饮料市场
汇源收编旭日升冰茶 进军茶饮市场
汇源有意收购旭日升 借力进军茶饮市场或非易事
传汇源有意收购旭日升 进军茶饮市场
搜索更多: 旭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