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创立之初,星巴克就将自己定位为“第三空间”,即为那些白领阶层提供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之外的休憩空间,它是咖啡店,又不仅仅是咖啡店。在商务人士聚集区域,星巴克被塑造成适合商务洽谈和工作的环境;在相对热闹街区,星巴克的门店设计偏向休闲,适合朋友小聚;在一些大学和社区,星巴克则设计成适合朋友家庭聚会休闲的场所。
资深品牌观察家陈成表示,星巴克的选址与其品牌形象结合在一起,它提供一种休闲享受与商务交流的环境,也是一定身份的象征。
潇彧对此表示赞同,与外围环境选择前沿繁华不同,星巴克的内在环境布置则是安静幽雅,这是它与其他竞争对手存在差异化的地方。他还进一步表示,由繁华城市中心向周围城市商圈发散是星巴克选址策略的拓展。而在陈小龙看来,星巴克选址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并不囿于门店固定距离和单店面积大小,往往同一条街可以开多家店,因为定义就是“城市会客厅”。
王星蓉表示,除了常规门店选址标准之外,星巴克在门店选址方面注重聆听顾客的声音,也致力于与业主密切合作,更为重要的是星巴克有专门的“中国设计团队”来负责门店的选址与设计。
近些年,作为星巴克未来的第二大市场,在EMEA市场发展相对缓慢的情况下,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选址上融入了更多的本土特色元素以拉近消费者的心理距离。不管是北京的前门店,还是成都宽窄巷子店,又或是福州三坊七巷店,都以浓郁的当地特色为顾客带来了独特的星巴克门店体验。
“我们并不是复制出几百家同样的店,而是由专门的设计团队定造独一无二的门店。”王星蓉说,星巴克提供的是各具特色的咖啡文化,这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内涵式扩张
星巴克密集扩张时期的速度一度高达50%左右,平均每天新增7家门店,令业界震惊。
上市两年后,星巴克便开始进军海外市场,亚洲是其第一站。目前,星巴克已有900多家店铺遍布在中国(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的60多个城市。
截至其最新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财务报表统计,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19209间分店遍布在北美、南美洲、亚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57个国家。
不过,太过密集的扩店方式随之而来的便是管理出现困难,其最为重要的用户体验理念一度受到忽视。
从2007年开始,星巴克的全球销售额首次开始出现下滑,至2008年第三季度则首次出现亏损达670万美元,而其2009年第一季财报显示,公司的利润跌幅高达69%。
2008年开始,星巴克开始调整扩店策略,在美国、澳大利亚大规模关闭门店。伴随着经营策略的转变,门店扩张速度一直保持在5%之下。公司运营重新步入盈利的正轨之后,扩店速度才开始有所回升,但近两年一直保持在10%之下。
“星巴克2014年将在全球新增1400家门店,其中美国约600家、EMEA市场约100家、CAP(即中国/亚太地区)700家。”霍德华·舒尔茨还强调,公司未来依然面临诸多风险,譬如成本上涨、国际经济形势波动、竞争加剧、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等风险,未来实际结果取决于这些因素。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咖啡加盟行业正以25%的速度增长。这一方面表明咖啡行业逐渐繁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竞争日趋激烈。截至2012年底,麦当劳“麦咖啡”在全国24个城市达到516家,COSTA在华也已有200家门店,这还不包括其他蠢蠢欲动的国际咖啡巨头和本土咖啡馆。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中国将成星巴克第二大市场 明年初门店达1000家 星巴克Q3营业状况调查 销售增长缘于咖啡成本低廉 美媒称星巴克在中国卖高价 重要问题是文化 星巴克积极扩展非咖啡业务 是否会冲淡咖啡体验? 一欧元商店风行欧洲 星巴克、麦当劳都在力推 搜索更多: 星巴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