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核心提示:从数量式扩张转变为内涵式扩张,在全球开出被其品牌文化包裹的各具特色的本土化门店,是星巴克接地气的杀手锏。
星巴克的股东们数钱数到手软了!
8月23日,星巴克(NASDAQ:SBUX)以每股0.21美元的现金股利分红。业界分析称,这得益于一个月前星巴克第三季度(截至2013年6月30日)“给力”的财务数据。
“这个业绩是集团历史上同一季度最好的。”星巴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霍德华·舒尔茨在7月25日的财务电话会议上表示。
财报还显示,星巴克第三季度全球可比门店(即有过往数据可做同比分析的门店)销售同比增长8%,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增长率,在美国及其他海外市场的可比门店销售均呈上升趋势。财报另一大亮点是,其在中国/亚太地区的营业毛利率由33.7%同比上升至36.2%。
在中国餐饮业整体呈现低迷态势下,星巴克为何在这个饮茶大国依然盈利?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星巴克自身战略的主动调整是关键。从最初的“安营扎寨”、塑造形象到调整门店竞争力,从数量式扩张转变为内涵式扩张,星巴克正在全球塑造被其品牌文化包裹的本土化门店。
门店调整
6月21日,星巴克1999年1月在中国大陆开设的首家门店,从北京国贸商城一层搬迁到国贸三期。对此,业界普遍持“租金太贵”的猜测。
公开数据显示,国贸商城一期店铺租金月均每平方米超过1000元,年租金及人工成本超过700万元,租金约为国贸三期的两倍。而星巴克2012年在亚洲地区的平均单店营业额为82.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9万元。
但也有不同的观点。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谭力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贸一期门店竞争力的减弱是星巴克调整门店的主要原因。云南昌盛达咖啡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新华也对本刊记者表示,门店搬迁背后的深层原因是星巴克战略的重新调整。
事实上,今年星巴克在全球关闭的店面并非北京国贸店一家。近几年,星巴克每年都在全球市场以较小幅度关闭没有竞争优势的门店。
综合星巴克2013年前三季度财务报表数据,记者发现,星巴克今年在“EMEA”(即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和其他海外市场共关闭了30家门店。这表明不只在中国,在其他海外市场,星巴克也正通过调整门店,以提高竞争力。
星巴克中国公关总监王星蓉接受《支点》记者采访时称,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前两次关店不同,国贸店三期环境更舒适优雅,能为更多顾客在店内提供优质的星巴克体验。
“这是一次考虑成熟的策略调整,国贸店的作用已发挥到极致。”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龙也表示,国贸店是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门店,主要是打造品牌效应。当前,国贸三期同样的成本甚至更低的成本,可以为顾客带来更大更舒适的消费体验。
业界还普遍认为,面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商品成本不断上涨、房价高居不下等经营压力,那些为塑造良好形象而早先布局在各个城市的门店,有些已不再具备竞争力,转移或关闭是星巴克在中国以及其他海外市场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城市会客厅
在中国的各个城市,走进星巴克各个门店,似乎都能感受到“繁华而又高档”的气息。
集美集团电商首席运营官潇彧对本刊记者表示,选址是消费餐饮业的关键战略,进入一个城市地带,选址是否恰当直接关系日后的收益,而城市前沿、商圈繁华是星巴克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
尹新华认为,像星巴克这样的外资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及其各个城市的第一站尤为重要,这决定其能否迅速打开市场。
星巴克在中国各个城市的第一站可窥一斑。2003年,星巴克进军南京市场。当时星巴克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新街口商圈的东方商厦,另一个是北极阁地区。前者是稳定成熟的商业圈,能在短时间内为其带来名气与口碑;后者是省市政府机关的工作区域,消费能力巨大。最终,星巴克将第一站选择了前者,而将第二站选择了后者。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中国将成星巴克第二大市场 明年初门店达1000家 星巴克Q3营业状况调查 销售增长缘于咖啡成本低廉 美媒称星巴克在中国卖高价 重要问题是文化 星巴克积极扩展非咖啡业务 是否会冲淡咖啡体验? 一欧元商店风行欧洲 星巴克、麦当劳都在力推 搜索更多: 星巴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