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初不良资产剥离到如今优质资产注入,是因为美的集团独具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还是另有玄机?
将优质资产“包装”成劣质资产是为了贱卖?
2005年5月,美的电器宣布剥离小家电资产,这在当时引起了市场的广泛质疑。
据美的电器有关公告,小家电业务亏损累累,2004年亏损额高达9141.19万元。然而,根据美的电器2004年度年报,其电风扇、电饭煲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5%以上,远高于其空调11%的市场占有率,且小家电业务的销售收入仍呈持续增长态势。通常市场占有率越高,其市场主导权、定价权越强,然而,公告显示,其空调业务盈利持续增长,小家电业务却亏损累累。这里是否存在着美的电器刻意隐瞒利润、将优质资产“包装”成劣质资产,廉价转让给大股东的行为呢?
当时市场质疑的焦点是:小家电业务巨额亏损是否真实、公司的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向大股东转让资产的价格是否公允?
2005年5月20日,美的电器发布公告,宣布将其所持子公司佛山日电85%的股权以2.49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美的集团。在此之前的2005年3月,美的电器向佛山日电增资2.2亿元,并以佛山日电为平台,整合了美的电器旗下与小家电业务相关的15家子公司。美的电器在内部资产重组日未披露任何有关此次重组的信息,包括向日电集团增资2.2亿元的事项。
根据美的电器当年披露的信息,佛山日电自身的营业收入为0,实际上是一家空壳公司。美的剥离小家电,为何借用佛山日电这个空壳呢?
美的电器向佛山日电增资2.2亿元,然后以2.49亿元的价格转让了佛山日电股权。如果没有此项增资,那么,小家电业务的实际转让价格仅为0.29亿元。
经统计,15家小家电公司的注册资本合计高达76444.93万元(不含该次增资),其中美的电器出资额58900.70万元;可见美的电器当初对小家电业务投入之巨!美的电器不惜血本、斥巨资进入的小家电业务,却又不计成本、仅以0.29亿元出让?
除外,当年的剥离,美的电器还存在刻意规避信息披露、负资产作价等种种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阅2005年7月我在《股市动态分析》杂志上发表的《吸血:以合法的名义——也谈美的风波》一文。
2005年5月20日美的电器宣布剥离小家电业务,仅仅时隔一周后,5月28日, 同处广东顺德的格兰仕公司在京、穗两地同时宣布,欲以高于美的集团2.49亿元的出价,购买美的小家电业务。格兰仕此举至少证明,美的电器小家电资产市场价格应高过2.49亿元,当然,更不应该仅仅为0.29亿元了。
从剥离到回归:美的集团的惊人收益来自哪里?
根据美的电器、美的集团最近三年财务报表,不考虑合并报表抵消因素,美的集团非上市业务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净利润分别为24.18亿元、21.11亿元和20.12亿元。美的集团非上市业务包括小家电业务、电机业务和物流业务,物流业务只占很小的比例,而当年从美的电器剥离的小家电业务和电机业务是美的集团非上市业务中的核心资产。对此,前面已有论述。
表3 美的集团非上市资产最近三年盈利情况(单位:万元)
净利润 |
2012年度 |
2011年度 |
2010年度 |
美的集团 |
614,088.96 |
665,187.33 |
646,083.19 |
美的电器 |
412,884.52 |
454,095.99 |
404,323.86 |
非上市业务 |
201,204.44 |
211,091.34 |
241,759.33 |
2005年5月公告将“亏损累累”的小家电业务从美的电器剥离,此前一年威灵电机也作为不良资产从美的电器剥离。5年后的2010年,美的集团非上市业务净利润高达24.18亿元,而当初被剥离的“不良资产”正是如今美的集团非上市业务的核心资产。美的集团如何在五年间将曾经的不良资产改造成优质资产?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美的整体上市背后:何氏家族财富增值“路径” 用户实地见证美的空调“节能内幕” 净水器维修被换旧配件 美的售后为何推责? 美的整体上市完美骗局:8年前“弃子”高价回归 乐蜂网创始人李静:坚持做小而美的垂直类商城 搜索更多: 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