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成都等西南地区的发展计划相比,华堂未来几年在京没有开新百货店的准备。在三枝富博看来,目前的8家门店冷热不均,当务之急是改进现有门店的“体质”。三枝富博认为,食品超市作为优势所在,将成为华堂未来几年在京发展的特色和突破口。据介绍,华堂将调整北京8家门店的食品超市,改善商品结构、陈列方式等。目前,华堂已对北苑店及亚运村店进行了改造。
“在成都,我们5家店去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北京8家店却只有28亿元,北京门店还有很大的成长潜力。”三枝富博说。
观察人士告诉记者,其实伊藤洋华堂一直都有独资或扩资的计划,从目前的情况看可能该计划已进入关键步骤。伊藤公司在成都新建的两家华堂商场已全部是日方独资。
独资风险仍不确定
伊藤加速独资化,显然可以提高在华资源整合的能力,不再受中方牵绊,根据自身的利益自由地调整对外投资策略。
业内人士分析,跨国零售商与国内企业合资是不得已的方式,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商务政策在地域和股比的限制,二是可以利用中方合作伙伴的社会关系、渠道资源和本土市场经验。
但是自2005年12月11日,中国对外资商业企业放开股比限制后,第一个因素已经不存在了。原在华合资的跨国零售商已在逐步扩大股比,以争取更大的投资和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通过这几年的合资经营,跨国零售商已掌握在中国做生意的技巧,合作伙伴的作用越来越有限。
另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跨国零售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看好。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经济体,但它的零售业发展速度却高出日本几十倍。而目前,在日本国内由于经济的衰退,日资零售企业几乎全部进入中国,把宝押在了中国市场。
目前,国内合资超市中,中资方的参与程度各有深浅。怀揣着资金和管理技术入华的伊藤,面对中国这个大市场,追求的是长期投资回报。
原本三家合资公司注销一家后剩下华堂商业和成都伊藤洋华堂,这两者今后会配合新成立的中国区投资公司在华扩张。
王府井洋华堂的多年亏损以及关店曾被业界视为伊藤洋华堂在中国发展所遭遇困境的缩影。
伊藤洋华堂成立于1920年,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如今是日本最大的零售业巨头之一,业务涉及零售、餐饮、金融、加工制造、出版等方面。伊藤洋华堂1997年开始进入中国的流通业,并相继以在成都和北京两地建立合资企业为切入市场的方式。
伊藤洋华堂在华的另一个主要商业力量为华堂商场。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介绍,自2001年在北京开出首家华堂商场后,“华堂商场也一度凭借优质的商品组合、领先于同行的服务等软硬件环境,迅速占据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并先后开出8家门店”。
但也正是因为经营模式的调整速度无法跟上消费者购物理念的转变速度,华堂商场大幅放缓了在华扩张的步伐。到目前为止,华堂商场已有近3年多未开新店。其间,2011年华堂商场还关闭了位于北京的五棵松店。而日前三枝富博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2013年在北京华堂商场依然还没有门店新张计划。可见,伊藤北京市场门店的调整对于伊藤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日本国内的零售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伊藤洋华堂也遭遇关闭其国内163家门店中的一成门店、营收大幅下滑等一系列经营困境,不得不宣布裁员4600人。情急之下,伊藤洋华堂准备加大在华的扩张步伐,并于2012年8月宣布成立伊藤洋华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但是,眼下伊藤洋华堂通过加速独资化来提升公司利润业绩的做法能否达到预期,也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人士指出,日系连锁品牌未来很难在中国市场取得预期的业绩,“中国市场目前已经今非昔比,如物美、王府井百货等本土企业已经逐步壮大,而沃尔玛、家乐福也从根本上巩固了在华的市场份额。此外,新兴业态及购物方式正在强势压缩传统零售的生存空间,再加上两国关系紧张的政治风险,日系零售想大跃进难度极大”。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伊藤洋华堂2亿成立独资公司 谋求在华快速发展 7-11和伊藤洋华堂成功的“三个关键词” 伊藤洋华堂三枝富博:把顾客感受放在首位 伊藤洋华堂三枝富博:一人百步不如百人一步 GMOND吉盟珠宝成都伊藤洋华堂双楠店开幕 搜索更多: 伊藤洋华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