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由于民航业内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海航走上了多元化并购扩张的道路。现在,并购已经成为海航集团的一种生存模式
继去年1月收购澳大利亚Allco公司飞机租赁业务后,今年5月,海航集团与西班牙NH Hotels连锁酒店集团签署协议,以约4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其20%的股权。7月,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证实,将与匈牙利国有航空公司Malev HungarianAirlines合作,参与该公司的改制,具体合作方式可能是收购、合资或者联合组建新公司。
8月初,海航集团宣布,将与香港BRAVIA Capital联合收购GE旗下的SeaCo公司。GE SeaCo公司是全球排行第五的海运集装箱租赁运营商。8月中旬,从德国法兰克福又传来消息,海航集团旗下的海航机场集团,已通过竞购法兰克福建筑公司Hochtief AG旗下的机场资产初选,是进入第二轮竞购的四至五家买家之一。
“接下来,你还会看到海航集团并购更多的海外项目。”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一位知情员工告诉记者,“因为海航集团开展海外并购的时机已经成熟。”
据上述海航集团员工介绍,近年来,海航集团正在加快国际化脚步。除了注重引进国际化人才之外,据海航集团内部的文件,两三年前就要求采用双语审批;海航管理人员晋升,也要求英语水平达到6级。另一方面,截止去年年底,海航集团的资产规模已达到2014.62亿元。“海航已经有资金、有能力做跨国并购,并且到了必须走出去的时候了。”
当然,与此同时,海航集团并没有放慢兼并国内企业的步伐,对国内商业零售、酒店等领域项目,海航出手尤其迅猛。
“最近老板(陈峰)的思路又有所调整,就是起码要收购二、三十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大项目,对于并购较小项目的兴趣降低。他希望能够借助并购大的项目整合资源,也就是将并购来的大项目作为平台来使用。然后借这个平台,进一步整合该项目所在行业的资源。”上述海航集团员工说。
然而,在海航集团快速扩张的同时,对其资金链安全性等方面的质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并购式生存模式
在外界看来,海航集团并购“成瘾”。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高博轩则告诉记者,并购已经成为海航集团主要的生存模式之一。
上述海航集团员工也证实,1993年,陈峰靠1000万元起家,创办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如果不是靠持续的并购扩张,海航集团不可能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发展到2000多亿元的资产规模。
“贷款—负债—扩张—再贷款—再扩张,”一直是海航的发展路径。
海航曾经将自己的并购扩张思路概括为“以航空上下游相关产业为主的并购链条”。在海航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也的确先后并购了新华航空、山西航空等航空公司;美兰、凤凰等机场;以及并购了大量的酒店和旅行社的股份,但海航也大量介入了金融、商业零售、地产、文化等与航空主业关联度不大的产业。
海航集团的官方网站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海航集团于2000年1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组建,是一家以航空旅游、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服务为三大支柱产业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商,产业覆盖航空、物流、金融、旅游、房地产、商业、机场管理和其他相关产业。”
海航集团旗下长江租赁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曾告诉记者,海航集团并购,并不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看到什么项目能挣钱,就介入什么项目。并购了大量项目之后,才将其归纳为七个或者八个板块。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高博轩将海航集团的扩张思路总结为:“全产业、全球化”模式。
高博轩介绍,海航的国内资本运作趋向整体发展,并没有特别关注某个行业,并购较多集中在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以及零售业领域。只是在开展海外并购时,海航集团才更注重整合海空航运产业链,其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航空公司、机场、海洋运输领域,希望打造成为国际化的客、货运集团。
“海航并购并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事实上,后来也并没有完全按照围绕航空上下游相关产业的思路来进行。”上述海航集团员工也证实,“很多项目,并购之前,海航内部也存在不同意见,担心存在风险,但老板(陈峰)有自己的考虑,最后都是由他拍板决定的。”
例如,海航1998年收购美兰机场、2002年入主凤凰机场,当时这两家机场都存在大量亏损,然而陈峰却坚持要收购。2002年,美兰机场就实现了在香港上市,目前经营业绩非常好。海航置业手上有很多土地,海航七八年前就已经拿到这些项目,当时很难想到这些资产如今会大幅度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