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在南京金鹰国际集团(下称“金鹰国际”)度过了15岁生日后不久,其掌舵人王恒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曾经耗费精力拿下的南京新百的控股权转让给同城民企三胞集团。
6月2日,南京新百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南京新百投资控股集团(下称“新百集团”)、金鹰国际和南京华美联合营销管理公司(下称“华美联合”)分别向三胞集团转让其持有上市公司15.15%、0.71%和1.14%的股份,按照每股9.87元的价格三胞集团将为收购的6091.615万股支付6.0124亿元收购资金。
此次股份转让完成后,王恒控制的华美联合和金新实业还分别持有南京新百1865万股和2788.1625万股,合计约占总股本的12.98%;而受让了17%的三胞集团将取代金鹰系成为上市公司新的东家,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下称“南京国资”)依然以15.74%的持股比例维持第二大股东的地位。
作为昔日的实际控制人,王恒在执掌南京新百6年之后选择退出确实有些令人费解,如果其在2003年二级市场开始增持算起,金鹰系和南京新百打了近8年的交道;仅仅凭借依据“为了解决南京新百与实际控制人之间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不过,如果来为王恒进出南京新百算上一笔账,就会发现这位出身台湾的美籍华人并没有做亏本生意。
首先,出让了17%的股份获得了6亿元现金,这不仅仅将其在2003-2005年间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份约5亿元的购入成本成功收回,还获得了1亿元的真金白银;当然,这还不包括王恒控制的华美联合和金新实业还持有4653.1625万股南京新百股份,以6月7日收盘价11.97元计算,市值约为5.57亿元;
其次,据记者统计,金鹰系凭借着持有南京新百的股份,在过去的7年中通过分红的形式获得了现金约4930万元,如果将2010年年度1074.48万元分红算上,这一数额将达到6000万元;
除却这些账面收益之外,金鹰系还通过一些股权腾挪和收购获得了更多的超额收益。首先是金鹰国际在2006年和2007年通过关联公司泰州新鹏房产受让了南京新百控股的同仁大厦项目,摇身一变为金鹰国际控制的珠江壹号项目,该项目在2009年计划注入南京新百时就曾被评估为16.35亿元之多;其次,金鹰国际在成功控股南京新百的同时,还从南京国资公司手中接手了下辖交家电公司、金桥市场、化工原料公司和五金公司的新百集团,如今在南京金鹰购物中心西侧交家电原址上开发出来的金鹰三期已经处于建设之中。
如今这两块位于南京新街口和珠江路的地块已经成为南京市中心炙手可热的地段,退出了新百之后的金鹰系依然能够凭借此在日渐繁华的南京商圈占据一席之地。
获利近7亿
由于金鹰系最初是通过二级市场逐步增持获得了南京新百的控股权,这意味着其无法享有其他一般上市公司股东法人股解禁后的超额收益。
不过,股权分置改革却使得当时掌握着股东大会话语权的金鹰系获得更多的筹码;而南京新百在2008年5月份因为股改转增股份进行的除权也是南京新百在金鹰系入主后唯一的一次除权。
资料显示,在2003年7月至2004年2月间,金鹰系南京华美在二级市场累计增持1153.011万股;根据南京新百当时公布的增持股价区间,记者初步估计其增持成本为9000万元;
而金鹰系另两家关联公司金鹰购物和金鹰申在2004年2-4月间增持的1209.5343万股和1516.9546万股的增持成本约为1.284亿元和1.524亿元;
此后,于2004年5月被金鹰购物控股的新百集团通过二级市场增持52.9227万股,约耗费资金480万元;同时新百集团还花费了1.15亿元通过大宗交易接手了金鹰购物二级市场增持的全部筹码(该笔交易为金鹰系内部倒换筹码,成交金额不计入成本)。
最终新百集团在2005年2月份通过两笔大宗交易增持了1719.77万股。据记者调查了解,其中从武汉晖通手中买入的一笔760万股成交价格为每股7.36元,另外一笔959.77万股成交价为7.3元,这意味着新百集团合计花费了1.26亿元真金白银。
如此来看,金鹰系从2002年7月至2005年2月通过下述4家关联公司陆续买入筹码成本约为5.016亿元,这和此前市场传言的5亿元收购成本较为接近。
对于金鹰系来说,虽然在2005年2月通过增持成功坐上南京新百第一大股东的席位,但24.55%的持股比例和第二大股东南京国资的24.49%极为接近。
而最终经过双方的博弈,金鹰系在2008年5月通过南京新百的“每10股流通股转增8.28股”的股改方案最终奠定了其控股股东地位。
其间,虽然为了避免30%的要约收购上限,金鹰系4家公司在股改前减持了约28万股,但通过股改其持有股份从原先的5873.91万股一举上升至10744.7775万股,南京国资被稀释后15.74%的持股比例再也难以和金鹰系29.99%的持股比例相抗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