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价格,王金龙的解释是,即使是即溶的形态,VIA也是创新的、甚至是重新发明的咖啡产品,具有其他现有速溶咖啡不具备的新鲜口感,因而能提供更多价值。这一点,星巴克伙伴在推广VIA时,会着重强调。
“口味挑战”的活动由此诞生。4月的一段时间,在星巴克门店,两个完全相同、无任何标注的瓶子里装着普通速溶咖啡粉和VIA,肉眼可见仅是颗粒大小的区别。接着,店内的伙伴会为顾客递上用VIA冲泡的咖啡和店内新鲜煮制的星巴克咖啡,让顾客分辨。
这个主意最初来源于免煮咖啡的全球负责人艾米·约翰逊(Amy Johnson),她认为,要说服顾客,先要说服自己的员工。于是,早在3月中旬,VIA的样品就被送到中国门店,同样用混淆的方法,让店内伙伴真切领会到这个新产品的与众不同。
星巴克并没有过分夸大VIA的产品魅力。在目前新兴的民间百科式网站,知乎网的问题“星巴克新推出的免煮咖啡好喝吗”下共有6个答案,只有一人给予消极回答,其他五个答案均为:比其他品牌速溶咖啡好多了。有位星巴克忠实粉丝甚至给出了“说实话,可能是我唯一接受的速溶咖啡”的高评价,这位粉丝称,周末早上醒来,懒得去咖啡馆的时候,就会冲上一杯VIA。
实际上,在第一个市场美国推广VIA之初,舒尔茨非常犹豫。他很想让人知道,VIA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速溶咖啡,而是改变整个市场的革新产品。公司内部也有诸多争议,是否该将VIA同已经有着固有概念的速溶咖啡联系在一起。所以,如何称呼这个产品,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能否接受它。最后,舒尔茨采纳了美国最大的货仓式零售商好市多的管理者吉姆·塞纳加尔的建议:不要躲避“速溶”这个词,而要接受它。最终,VIA以“星巴克咖啡,即刻随享”之名面世,在中国,VIA被称作“免煮咖啡”,可以说巧妙规避了“速溶”的直接说法,却并不规避速溶概念。
然而,对于在中国从不打广告的星巴克来说,“口味挑战”只是突破人们疑虑的关卡,要让VIA在人群中广为流传,还得依靠良好口碑。“星巴克除了第三空间,更多是提供一个平台,除了伙伴和消费者,还有顾客和顾客之间的沟通。”王金龙解释说。故此,星巴克开始了微博营销,鼓励粉丝们将体验VIA的感受与他人分享,这项活动被称作“随时随地随享星巴克 VIA”—这正是星巴克散布魅力的一贯做法,借助那些喜欢与星巴克发生深层联系,从而能标榜自我的粉丝形成影响力。星巴克的中国经验证明,它成功地让自己蜕变成“时尚”、“浪漫”、“懂得生活的小资”的代言。张力嵬提到,一位大学生购买VIA回到学校,向同学们炫耀一番后,迅速吸引这些年轻人赶往星巴克。
现在,VIA还仅在星巴克门店销售,王金龙表示,渠道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酒店、百货、超市、便利店都可能出现VIA的身影。由于之前已积累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在目前的谈判中,渠道商都表示欢迎。但问题在于如何选择渠道,由于VIA 的定价、市场定位与普通速溶咖啡差异较大,若摆放在不合适的渠道,短期内很难对雀巢、卡夫等传统产品形成冲击—VIA属于那种需要长时间获得市场认知的创新型产品。
不过,这不会影响到星巴克的中国信心。一位专门负责亚太区R&D业务的人已经在上海办公室正式上任,而王金龙将在今年实现职业生涯的跨越:升任星巴克亚太区董事长,将更多精力放在印度市场,中国区负责人由一位新加坡人接任。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变成星巴克熟悉而放心的“第二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