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商报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报 >> 动态 >> 零售商动态 >> 正文
百思买:失败的“潜规则”打破者
投诉—爆料—内幕—线索—传闻
http://www.redsh.com 2011-02-26 红商网 评论 发布稿件

  全球模式之惑

  在百思买宣布关闭门店之后,其此前坚持的、全球通行的“买断经营模式”,成为业界反思的焦点。

  海尔集团商流推进本部一位人士表示,“买断经营是成熟市场零售商家普遍采取的模式,其通过大规模的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在采购后集中用自己的人员来销售。”这种模式在美国市场颇为成功,在美国百思买的卖场上是无法看到各品牌厂商的促销员的,而商家则可以获取更高的销售费用。

  然而,这种成功的卖场经营模式,在中国并未获得成功。

  事实上,国美、苏宁此前也曾试图效仿百思买,逐步取消目前卖场中来自供应商的促销员,然而,这种尝试在个别门店试点后却很快被叫停,原因就是供应商的抵制。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的家电制造企业中往往都有数以万计的营销人员,这些营销队伍也是本土厂商能够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三四级市场实现渠道下沉的主要原因。即便在与电器连锁对接后,这些本土供应商也在零售网点派驻大量的促销员。

  以国美为例,其近1400家门店有20万自己的员工,同时还有近10万名来自厂商的促销员。

  在国内家电厂商看来,百思买取消厂商的促销员,最后的结果是,让本土供应商的销售难以起色。杨东文表示,“在上海、苏州等区域,消费者对于外资品牌更加青睐,如果没有本土厂商促销员的促销,那么,消费者更多选择购买外资品牌,显然,这难以得到本土供应商的支持。”

  当然,对家电厂商来说,买断经营也意味着支付更高的营销费用,进一步压缩其利润空间。一位供应商称,国美向厂商要求的返利在11%至14%之间,而百思买有的门店,要求的返利居然超过15%。

  “这样的话,供应商既没有销售量的突破,也没有利润可言,谁会跟百思买合作呢?”杨东文说。

3页 上一页 [1] [2] [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郎朗 责编:寄瑶

【郑重声明】此文不代表红商网商报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
·百思买计划将五星门店模式开到美国去 2011年02月26日
·高层反思:百思买为何在中国走不下去 2011年02月26日
·百思买、家乐福、家得宝在中国遭遇寒冬 2011年02月26日
·宜家李超诚:百思买退出中国是策略调整 2011年02月26日
搜索更多: 百思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