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商报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报 >> 动态 >> 零售商动态 >> 正文
百思买:失败的“潜规则”打破者
投诉—爆料—内幕—线索—传闻
http://www.redsh.com 2011-02-26 红商网 评论 发布稿件

  红商网讯:“百思买既想通过买断经营的方式来获得最低的供价,又想效仿国美、苏宁的收进场费等模式,来从供应商手中获取资源支持,显然,这是行不通的。”在全球3C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宣布关闭在华9家自有品牌门店后,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如此评价百思买在华策略的失败。

  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时百思买打出的旗号是“打破中国电器连锁行业潜规则”,然而,这家零售巨头却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其提出的“买断经营模式”和“现款现货模式”,在实际的运营中并没有得到落实。

  相反,在百思买主管中国业务的全球副总裁吕维民2008年离任后,其继任者打着“本土化”的旗号推行的政策,让众多的供应商彻底抛弃了百思买。

  一家本土彩电厂商的营销总监对本报记者称,“百思买缺乏价格和规模优势的运营,既得不到对价格更加敏感的中国消费者的支持,也无法得到中国本土供应商的支持,这样,它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失望的供应商

  当百思买2006年收购五星电器,并在上海以自有品牌开出第一家门店时,包括海尔、创维在内的中国本土供应商,对于百思买这家全球零售巨头的到来还充满着憧憬。

  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一位高管表示,“当时,本土的电器连锁正处于高速扩张期,而随着门店的快速增长,单店产出下降和营销费用高涨的问题已经开始突出,零供关系空前紧张,而百思买提出的‘现款现货、买断经营’等合作模式,的确很吸引人。”

  “很多家电供应商此前也与拥有100多家门店的五星电器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华东市场,五星电器还是有很不错的业绩的,在这样情况下,在百思买收购五星,以及其开出第一家门店时,包括格力电器副董事长董明珠、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等在内的很多本土供应商,高管都积极参与了。”这位TCL高管回忆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到,百思买通过自购门店方式在上海徐家汇开出第一家店时,虽然很多本土品牌都只是选择了“尝试性”进场,不过,它们对百思买怀有的期待是很高的,期待它成为一个足以与国美、苏宁对抗的渠道,期待它零供关系。

  然而,让供应商失望的是,在国美、苏宁等本土电器连锁的抵制下,百思买在上海的扩张遇到了麻烦。在2006年开出第一家门店后,其第二家门店的开出,居然是在两年多之后。

  杨东文告诉记者,“供应商选择大卖场更多的是看重其出货量。虽然,百思买徐家汇店的年销售额也达到了4亿多元,但是,当时只有一家门店的百思买,是无法满足供应商销售额增长的需要的。”

  据了解,百思买所在上海市场,是本土品牌相对弱势的区域,由于当地消费者对洋品牌情有独钟,即便进入百思买的卖场,本土品牌的销售规模也不大。据称,在百思买销售最好的本土品牌海尔,每年的销售金额也只有几千万元。

  更让本土供应商失望的是,百思买并没有兑现所谓“现款现货”的承诺,尤其在连续亏损的情况下,百思买也像国美、苏宁一样,打起了供应商的主意。

  杨东文告诉本报记者,百思买的现款现货模式仅仅坚持了一年多时间就无法继续了, “从百思买开出第二家店开始,我们就很难再拿到预付款了,所以,对于后来百思买开出的7家门店,我们就选择了不进场。”

  反倒是之前因“占用供应商资金”而饱受诟病的苏宁和国美,开始了策略调整。

  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对记者称,“其实,近几年,本土电器连锁的预付款交易规模已大为提高,本土两大连锁由于规模优势,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当然,主要也集中在几个强势品牌上,比如说,此前占手机市场40%份额的诺基亚,本土强势品牌海尔,以及西门子等,而其他的品牌就只能通过60至120天账期的方式来支付。”

3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郎朗 责编:寄瑶

【郑重声明】此文不代表红商网商报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
·百思买计划将五星门店模式开到美国去 2011年02月26日
·高层反思:百思买为何在中国走不下去 2011年02月26日
·百思买、家乐福、家得宝在中国遭遇寒冬 2011年02月26日
·宜家李超诚:百思买退出中国是策略调整 2011年02月26日
搜索更多: 百思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