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正当国内地产崛起之时,国企、央企纷纷进军地产,可谓“无央企,不地产”。宁高宁掌托下的中粮集团,亦不甘落后,一直在境内外寻求一个新的融资平台以整合其旗下地产业资产。
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深宝恒国有股权转让消息传出后,宁高宁便积极接洽,准备借壳上市;是年,中粮的房地产业务亦被国资委确立为该集团三大主营业务之一。
一拍即合。2007年,经过股权转让,宁高宁如愿以偿,使中粮成为深宝恒第一大股东,并更名为中粮地产,亦承诺将中粮集团旗下优质住宅资产注入其中。
怀有雄心的宁氏,其地产蓝图远非如此。在成功借壳的同时,中粮集团亦成立了中粮置业,开始在商业地产领域攻城略地。
至此,中粮集团旗下中粮地产的高端项目与中粮置业的商业地产齐头并进,其势如双雄。
尴尬的中粮地产
尽管中粮地产在宁高宁的主导下,经历了一次蜕变,但此后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缓慢的资产注入遭到了观察者的诟病,有人甚至称其为“空壳”。
早在借壳完成之初,中粮集团就曾出具了《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函》,明确了中粮地产在集团地产业务上的发展战略:按照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此前的布局,未来中粮地产主攻住宅和工业地产,中粮集团地产业务重点将转向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而中粮置业主攻商业地产。
“但过了三年,受制一些不可控的调整因素,中粮地产的业务一直发展得比较缓慢。”一位地产分析师一语中的。
2008年年初,中粮地产就曾发布公告称,其母公司中粮集团将向该上市公司注入9家房地产项目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据悉,这9家房产项目公司分布在华北、华东、东北和西南等地区,注入的资产总额约为40亿元。
而截至目前,只完成了对上海加来房地产51%股份的收购,但旗下的项目并不能在近期对中粮地产的业绩有所贡献。其余的资产注入,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时间表。
中粮地产高层人士对此表示,中粮地产2005年11月才刚刚起步,公司的资产规模很小,当时总资产17亿元,净资产10亿元,到现在总资产140亿元,净资产60亿元,“就自身来说,发展速度还可以”。
母公司注资缓慢,并没有影响中粮地产快速拿地的步伐。继10月9日以31亿元巨资拿下沈阳建筑面积达85万平方米的地块后,中粮地产于5天后再度出击深圳,斥资7.42亿元竞得坪山新区一地块。
今年以来,中粮地产先后在杭州、北京、成都、沈阳、深圳等地拿地,储地费用已达62.64亿元。
紧接着的10月18日,中粮地产向中粮万科申请7亿元委托贷款,借款金额恰恰接近于土地价格,一个看似巧合却耐人寻味的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储备短缺一直是中粮地产的短板,这也可以解释中粮地产在今年下半年所启动的这场大规模土地战略。但激增的土地储备对资金的需求显然也是非常大的。分析人士认为,中粮地产大刀阔斧的“圈地运动”或许是其大规模发债、借贷的重要原因。
中诚信评估为中粮地产做出的公司债券2009年跟踪分析报告指出:从收支计划来看,中粮地产面临较大资金压力,杠杆比率上行风险较大。而一直寄望于集团资产注入的计划目前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中粮地产半年报也显示,截至6月30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1.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其手持9.4亿元的货币资金,但短期负债为3.8亿元,长期借款也达到了9.8亿元。
如此一来,中粮地产的地位就变得比较微妙。作为中粮集团唯一一家地产类上市公司,中粮地产一直被认定是大股东地产业务的整合平台。在券商看来,公司最大的价值正是大股东的资产注入预期承诺。但在这方面,中粮地产的进展并不顺利。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地产中国网 张治东 责编:寄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