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国美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各银行开始压缩国美的贷款额度,原本100多亿的授信缩水了近10倍;不安的供货商纷纷上门讨要货款;而在香港,国美尚有高达52亿的债务亟待赎回。
“这个时点上,我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有坚持,然后去渡过这个危机,”陈晓说。
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是老生常谈。同时,陈晓也不讳言,作为股东,他的利益与国美休戚相关,一旦国美垮了,他在国美的财富也将随之化为泡影。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晓和国美其他高层开始寻求机构投资者的支持。最终贝恩资本以债转股的形式向国美注资15.9亿元人民币,占国美股份 9.98%,成为国美第二大股东。
这一融资行为,在随后的国美纷争,被黄光裕一方引为陈晓“狼子野心”的凿凿证据,陈晓被指醉翁之意不在酒,修补资金链是假,摊薄黄家股权是真。
对此,陈晓的解释是,在08年金融风暴的背景下,融资原本就非易事,而当时所有人都知道国美不融资就活不下去,在这样情况下,国美的处境更加被动。
“投资者无一例外的提出,可以向公司投资,但为了减少风险,董事特别是股东结构要发生变化,”陈晓说,“融资前后,国美的股权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像黄先生作为第一大股东30%以上的股权得到了维护。我们完全考虑了大股东的诉求和他的权益。”
同时,他否认在与贝恩的协议中存在捆绑管理层的条款,并表示在当初与贝恩的谈判中,不附加捆绑条款是一项重要内容。
至于黄光裕一方后来说引入贝恩投资一事他们不知情,陈晓认为这“和事实有严重出入,“黄氏家族和贝恩有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如果说,贝恩一事,尚可通过事实本身来判出一个孰是孰非,那么,关于管理层股权激励的争议到今天,依然变成了双方管理理念差异的集中爆发。
陈晓创办的永乐,是股权分散的企业,团队很多成员都有股份,而国美的管理层在此之前,并没有股权。
“股权激励的事,我们以前就讨论过,”陈晓说,“可能永乐的方法有点过激,管理团队的持股比重过高,但是国美没有股权的状态也不合理,应该有一定的股权激励。他认为不应该,我认为应该。”
按照陈晓的解释,股权激励一方面是激励,一方面也是机制。管理团队在国美最艰难的时候团结协作、不离不弃,股权是对他们的回报。而他也希望通过藉由机制,将这种状态固定下来,让管理层为公司和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陈晓说,这件事,他和黄光裕一直有文字的沟通和交流,但黄光裕一直都是持反对态度,而不是现在所说的,黄也支持,只是觉得陈晓等的做法不妥当。
“黄先生反对,我感觉他比较狭隘,”陈晓说。
在陈晓看来,现在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味强调货币资本,但更大的资本其实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资本,而社会资源的资本更多是通过人力资本去撬。一定要靠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资本的进步,才会真正形成有价值的企业。“不能说最后这个价值成型了以后,所有的价值回报只有一个对象,只是原始股东,这显然不公平。”
国美企稳:黄陈之争起波澜
在一审前一周的国美电器股东周年大会上,黄光裕行使大股东的权力,否决外资股东贝恩资本3名代表进入董事会,黄光裕的否决,被再否决。这成为国美争夺战中最为难解的一段,而分别以黄光裕和陈晓为核心人物的大股东和董事会之争,也由此转入公开。
在此前媒体的报道中,这场纷争一直被冠于“股权之争”的名头。在陈晓看来,这纯属无稽之谈,“股权结构到今天为止,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特别是对大股东本人而言,他的股权比例,没有任何的变化。”
现在国美董事会共有11名董事,除了3名来自贝恩之外,其他的8名董事都是大股东黄光裕认可或者推荐的。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新浪 肖瑜 权静 彭璜 张健 责编: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