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街商报  您所在的位置:联街网 >> 商报 >> 企业 >> 供货商动态 >> 正文

  忧伤的李宁再也无法逃避了。他必须寻找未来自己销售赢利的突破口。

  “李宁公司未来几年就是要打造更为鲜明的个性,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成长。”张志勇对《商务周刊》表示,未来体育用品将逐步向店中店的模式转变,李宁必须在同一店铺内、在竞品的直接竞争中使自己脱颖而出,这就需要提升自我品牌价值,需要在文化和情感上取得消费者的认可,与消费者实现精神理念上的共鸣。

  更专业,还是更时尚?

  事实上,对于这种改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早在2007年5月,张志勇就意识到了。1个月之后方世伟加盟李宁,担任李宁公司CMO。

  3个月试用期后,方世伟成了李宁公司品牌重塑“五人小组”的一员。其余4人分别是李宁、张志勇、CPO(首席产品官)徐懋淳、李宁(美国)公司总经理李嘉明。

  5人的分工很清楚。李宁负责阐释他对于运动内涵的理解,张志勇总管战略,徐懋淳从产品设计角度提出建议,李嘉明从国际潮流给出意见,方世伟直接负责重塑项目。

  张志勇认为,在产品和品牌创新过程中,必须先要有正确的品牌定位,没有这个定位就做不了后面的事情。于是,李宁公司首先找到品牌的DNA——灵敏、平衡、柔韧和精准。

  “相比于西方的力量、速度和爆发力,东方文化熏陶下运动员的敏捷度、平衡感、坚忍不拔以及精准性的领先有目共睹。”方世伟表示,具体到产品和生意的层面,这四种特质又可以转化为柔软、舒适、耐用、非对称等各种设计语言,提升李宁的产品功能,并进而对应传承、激发一切潜能、走向未来和东方体验四个品牌特性来塑造李宁的品牌形象。

  2008年10月,在完成李宁品牌的清晰定位之后,方世伟明白,李宁的Logo和Slogan(口号)也必须相应改变。

  按照他过往的经验,新标识更换的失败率高达50%。有的是老板犹豫不决,有的是老板虽然决策了,但新标识无法注册。考虑再三,方世伟最终将拍板权交给李宁和张志勇两人而非五人小组集体决策。

  在新标志的第一次提案上,张志勇对方案投了赞成票,但李宁以腰疼病复发为理由,给出了“我能不能不选”的答复。

  据方世伟透露,这是由于最初的设计是“相当颠覆的”,跟原Logo完全不同。被否决后,李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不要动物形象;不要封闭式的图案;最重要的是,体现“人”的概念,体现运动员精神。

  多次沟通后,李宁终于对最终的新Logo点了头。

  Logo变了,Slogan自然不可能不变。方世伟表示,新口号一方面要承接原有,还要更具鼓动性,考虑到变化的时代、变化的市场、变化的李宁和内部认知,最终敲定了“Make The Change”。

  不过对李宁来说,更重要的变化是对品牌内涵的重新定义。自2003年以来李宁公司内部就一直存在一种争论:是更专业,还是更时尚?

  “我希望李宁公司根植于体育的本质,我不反对体育的时尚,但纯粹追求时尚的公司太多了,李宁公司不该是这样的公司。”在李宁看来,没有一个消费者是因为喜欢这个品牌而喜欢这项运动,都是因为这个品牌跟这项运动连在一起而喜欢这个品牌。

  这也意味着李宁与KAPPA存在根本的区别,后者更多是汲取体育的元素作为时尚设计的灵感,这也是当初李宁放弃KAPPA重要的原因。中国动向曾经是李宁重新分拆公司时成立的,当时主要负责KAPPA这个品牌。2005年,李宁公司卖掉了中国动向剩下的股份,彻底放弃KAPPA。

  “中国运动产品里面,40%的部分都走休闲产品路线,但我们已经看到,体育产品中的休闲产品线份额正在降低。ZARA等休闲品牌一定会把你从他那里拿走的东西抢回去,所以还是要回到体育的本质,更加专业。”张志勇对《商务周刊》说。

  去李宁化?

  在央视《对话》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主持人陈伟鸿慢慢擦拭一个写上很多“李宁”字样的题板,李宁渐渐被擦去,CEO张志勇的名字渐渐地在题板上清晰起来。当画面的镜头扫到李宁时,他的表情显得有些沉重。

  众所周知,早在10年前,李宁就退出了公司的日常管理。在人们的想象中,李宁似乎已经在香港过着半退休的生活,不再为公司的事操心。与李宁的低调和不善言谈截然相反,如今正在管理李宁公司的张志勇十分能言善辩。

  于是分析人士认为,李宁公司正在“去李宁化”,烙下越来越深的张志勇印记。但事实上,李宁仍是李宁公司的灵魂人物,他的决断和影响力仍左右着这家公司的命运。

  在李宁公司里,大家称呼李宁为“领导”。与其他公司“领导”这个词称呼不同的是,在李宁公司,这是个专属词汇,只用于李宁。

  今年6月18日,香港科技大学授予李宁“荣誉院士”的称号,李宁公司的政府公关与对外事务总监张小岩去李宁家里接他,李宁刚好下楼去吃早餐,边吃早餐边自言自语:“换了标志和口号之后,我们还应做些什么实实在在的事情来支撑它呢?”

  6月23日,正式换标的前一周,公司品牌负责人向李宁报告6月30日新品牌的最终呈现过程,当听到品牌的内涵是“振奋人心的运动家精神”时,李宁立即提出修改,把运动家改为运动员。

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商务周刊  吴丽 责编:山栖谷饮

【郑重声明】此文不代表联街网商报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
·李宁休闲鞋下雨穿进水 商家称只因鞋底有透气孔 2010年09月28日
·李宁进军房地产 400亿生态城尚在画饼 2010年09月15日
·李宁释疑股权变更欲做“大体育”兼地产 2010年09月03日
·李宁上半年业绩公布 营收超过阿迪达斯 2010年08月27日
搜索更多: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