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街网讯:在山东,这家企业,与你我有关。
从百货到超市、从地产到家居、从酒店到汽车、从制药到传媒……它涉足的领域涵盖了人们的吃、住、行、游、购、娱。我们现在习惯的众多购物模式,都是由它最先倡导而刻入你我生活的。
鲁商集团,一个由政府部门整体改制而来的大型国企,其极具个性的多元化扩张之路,引人关注。 尤其是零售业——
鲁商旗下的银座零售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仅用 14年时间就成长为山东区域龙头、全国百货业“榜眼”,在引领、改变人们消费习惯的同时,也改写了山东商业的整体格局:在今天的山东商业版图上,银座以其布满全省16个市的71家实体店、近20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占据着区域市场的霸主地位,与青岛利群、潍坊中百、烟台振华一起,构成山东零售业的知名本土品牌。
银座扩张的成功,取决于对现代零售业的深刻理解,以其标准化、精准化的连锁形式,创造了“自我快速复制而别人不可模仿”的扩张模式。
在全球零售巨头进入中国,与本土品牌展开激烈的“终端争夺战”时,鲁商脱胎换骨的变化,银座顽强执着的崛起,具有标本意义。
精耕山东市场“ 银座系”蔚然成林
电话簿两月一换还频频“出错”;同事一周不见,见面先问对方上哪个部门了;倒排工期的项目一张纸列不完……在鲁商旗下的银座采访,我们听到了这么几件“ 怪事”。
“怪事”实因扩张太快所致。数据显示,仅 2009 年,银座就新开分店18 家,最紧张的阶段,3天连开3家店,1周开出4家店。
“快,必须要快!”鲁商集团董事长季缃绮语气坚定,“现代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规模和连锁,只有迅速做大才能生存。如果这十几年来只有一个银座商城,那么今天的银座或许就不存在了!”
这并非成功者的自我标榜。若了解入世后零售领域外资大举入侵的背景,就不难体会银座扩张背后伴随的惊险。
作为中国入世“对外开放最早、力度最大的行业”之一,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时间是2004年底。但实际上,外商并未遵守这个“约定”。早在 2002年,外资零售巨头就开始全面进入山东,日本佳世客、新加坡百盛、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等十余家零售巨头先后在青岛、济南、潍坊等地落户,一时间,“洋超市”遍地开花。
零售业抢滩布点的背后,是所谓的“商圈之争”。一个过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超市,辐射半径一般为3公里、20万人口。一座城市,具备如此人口密度、客流,适合摆布如此规模商场的地方是有限的。占有地利,就占得先机,后来者再难插足,面临的将是“被扩张”。
本土商业品牌面临严峻考验,重新洗牌不可避免。但季缃绮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外资巨头立足未稳,恰是民族商业品牌的发展机遇期。 趁外资“水土不服”之际,通过迅速布点,深耕市场,可以牢牢占据区域竞争优势,与外资巨头一竞高低。正是基于这一思路,银座在山东迅速确立了“精耕市场,立体开发”的战略构想。
于是,在济南银座商城、银座购物广场两家门店生意火得让人“眼红”的时候,银座“ 不安分”地踏上了省内扩张之路:
2001年 1月12 日,银座第一家异地分号泰安银座商城开业,当年即获盈利。
2002年起,银座开始在省内大范围布点。第一轮为市级市场,东营、滨州、淄博等地插上了银座“ 旗帜”;第二轮为县级市场,滕州、安丘、平邑等地乘上银座号快车……
银座的扩张思路是清晰的。面对外企的咄咄逼人,季缃绮提出“让开大道,占领两厢”,避开近身缠斗,先在中小城市站稳脚跟,再伺机向外扩张。在扩张方式上,为获取最佳点位,同时也为降低成本,银座每新开一家店,首先考虑兼并联合,其次是租赁,最后才是自建。
依靠迅速布点,银座省内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目前已达 71家,基本覆盖山东中心城市,并以“中心店—分店”模式,将触角向县、乡市场延伸。银座的“野心”是:通过密集布点,到2015年,每个地级市有3家以上分店,每个县有1家分店,然后再向重点乡镇拓展,形成地级店以总部为依托,县、乡级店以地级店为依托的大、小循环圈,占据山东市场绝对竞争优势。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大众日报 姚广宽 娄和军 刘加增 责编: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