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白领们会放弃高层人均客单价较高的餐厅,而是在性价比较高的地下美食街,寻觅周一到周五的午餐。
因为餐厅所在的楼层越低,代表着拥有的客单价就越低。
而客单价越低的地方,越是人气旺盛、大排长龙。
甚至很多小型聚餐,大家也会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场地下去寻觅美食。
商场“地下”,成餐企的香饽饽?
如果时间退回到疫情前,在商场和餐饮品牌眼里,地下两层没有那么重要,只有小吃、快餐小店才看得上的选址,大家都在为了四五层电梯口的位置争个不休。
而如今为何地下成了大牌都盯上的“肥肉”?
还引得很多正餐、火锅等品类也转移B1B2抢食?
1、“买得起的东西都在地下 ”
消费理念变化,让性价比高的B1B2火了
很多网友说,一进商场,高层根本不敢去,消费不起压力山大。
再加上如今很多楼上的门店,顾客很少,服装店你试穿都不敢下手,店员比顾客多,逛起来有压力不放松。
不如稳稳地去喝杯奶茶、地下逛吃逛吃,一天也花不到200块。
而人潮流向背后,其实是顾客消费习惯的变化。
据《2023年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显示,51%的中国消费者(全球:53%)表示,考虑到当前的经济环境,他们正在减少非必需品支出。
消费力下滑,顾客的消费选择、消费习惯都在转变,花钱更谨慎。
而据赢商大数据数据显示,商场B1B2层大众化品牌占比超60%,消费门槛低,正对上了“抠门”年轻人的胃口,购物起来无压力,成了很多人青睐的首选。
2、 “好吃、好玩、好逛,年轻人的潮流地”
商场也开启大改造,走起了“下沉”路线
而除了性价比等因素之外,商场对地下业态布局的调整也是吸引人潮的原因之一。
据赢商大数据监测,近5年约200个标杆购物中心内,B1B2层每年品牌门店调整量在5000多家,整体更迭速度明显高于购物中心其他楼层。
以往B1B2只针对小吃小喝,而现如今里面不仅有大众化品牌,还有很多新型潮流项目,业态丰富、场景多元、品类云集。
像是各色潮玩店、小吃零食、美容美发、时尚女装、精品首饰店等等,主打一个种类繁多、价格实在、小型摊位集市。
甚至很多商场放弃引流向上,开始也走下沉路线。
将很多知名连锁餐饮品牌、电器品牌都下沉到 B1、B2 层,新商业项目也着重打造这两层。
这种布局调整精准地吸引年轻一族,使B1、B2 层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区域,满足了年轻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总结:
商业世界中,“客户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平台在变,工具在变,顾客的消费习惯在变。
而紧盯你的目标客户,就一切都不会变。
头部餐饮品牌盯上B1B2,其实在释放一种信号,他们率先窥见到了顾客消费习惯的转变。
追逐浪潮的往往会随着浪平息而走向衰颓,而弄潮者则不然,弄潮者往往拥有用户思维,比其他人都先一步看到顾客走向了哪儿,而随之跟着去向了哪儿。
你如何看待“餐企涌向B1B2"?
来源:职业餐饮网 旖旎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