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茶饮品类沉浸于声势滚烫的景象时,行业也在蕴藏着热浪浮沉。市场规模化速度放缓,资本市场对于茶饮赛道也趋于冷静。
1、茶饮加速“去泡沫化”,“跑马圈地”阶段已经过去
过去几年,新茶饮赛道一路狂奔,各个头部品牌加速“跑马圈地”的进程,凭借各种品牌定位,产品概念进行定位,来收割消费者和加盟商。
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头部茶饮品牌的盈利之路也不像想象那般容易,小品牌更是如此。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目前,茶饮赛道现存门店总数近40万家,近一年新开店为12万+,近一年净增长却为负数,为“-16843家”,据此计算,在过去一年,新茶饮赛道闭店近14万家!
如今,经过数年的高速发展,新式茶饮赛道玩家的跑马圈地已经到了中后阶段,一二线城市新式茶饮门店增速正在放缓,中小品牌也进行了一轮“洗牌”,新式茶饮品牌格局慢慢进入了固化期。
进入固化期时,新茶饮在资本市场也遇冷。今年初,港股IPO迎来茶饮品牌申报潮,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茶百道等陆续申报IPO。但截至目前,仅有茶百道成功上市。如今,这些茶饮品牌未来的资本化之路陡添变数,前景堪忧。
由此来看,茶饮品类已经在走“去泡沫化”的过程,并且结束疯狂“跑马圈地”的阶段,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逃离茶饮“黑海”竞争,逐渐回归品牌本身
在这个大体量的千亿级赛道上,经历时间的沉淀后,品牌梯队趋于稳定,各级市场也逐渐趋于饱和。跑马圈地的空间也越来越窄,难度越来越高,这也倒逼各大品牌开始转变发展方向, 从向外谋拓张转往向内求成长,逐渐回归品牌本身,来寻求新的机遇。
这一点,在门店拓张、专营店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都表现得尤为明显。
首先,谨慎拓店,头部品牌集体放缓开店节奏。新茶饮开店的旺季已经渐行渐远,进入存量时代,行业疯狂拓张、高速进阶的高光时刻已经停留在过去。
其次,下场做“减法”,围绕“明星单品”开“专门店”。虽然茶饮行业在主赛道上已经是竞争黑海,但茶饮的垂直细分赛道涌现出了新机会。比如喜茶和七分甜的专门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利用单一品类切入细分市场,从高度同质化的茶饮市场中实现差异化竞争。
最后,“瘦身”开小店。如今茶饮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僧多肉少,竞争压力特别大,这也倒逼餐企不得不降本增效,压缩门店面积,优化门店模型,以极致效率突围。像是库迪开的2平米小店,以及喜茶,7分甜等品牌的十几平专营店。
还有一些品牌纷纷在产品理念方面下功夫。越来越多的新茶饮品牌开始注重产品的健康属性,通过选用优质原料、减少添加剂使用、研发低糖低脂产品等方式,满足消费者对健康茶饮的需求。
小结:
“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在这场蔓延价格战中,无论是头部品牌还是中小玩家,都备受煎熬。
如今,历经价格战后的新茶饮,开始抵制内卷,放缓脚步,蓄势一次新的,革命性的变化。
不少茶饮品牌开始审视自身情况,注重内功的锤炼,夯实品牌竞争壁垒,不在追去低价的内卷。
在各个品牌共同的努力下,相信价格战成为“过去式”指日可待!
来源:职业餐饮网 侯硕丽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