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看似是卖咖啡,实则是争夺流量、拓宽市场,毕竟有了流量才有各种可能性,有更多市场份额才能支撑品牌的长期发展。
而跨度巨大的中国邮政邮局咖啡始于2022年2月14日。今年9、10月,邮局咖啡先后在宁波、重庆、苏州、大连、常熟、上海、厦门扩店,地方首店、景区店、校园店,扩张步伐紧锣密鼓。
中国邮政“邮局+咖啡”的组合也颇有深意,门店布置结合邮局邮筒醒目的深绿色,加上咖啡的包容性和文艺属性,怀旧风平添几分质感,一时间童年的“老物件”再次走进年轻人的视野,变成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点。
可以说,这一番改造颇为成功,怀旧概念加上年轻人们深爱的咖啡,不仅完成了品牌形象的升级,也更好的融入了当下年轻人的咖啡茶饮文化。
再来看,以瑞思迈和追觅科技为代表的“形式派”。他们的重点并不在咖啡,咖啡充当的角色更像是一种传播媒介,借助媒介推广自有品牌的核心产品,从而提高曝光量和知名度。
比如位于上海吴江路上瑞思迈的ResMed Cafe,店内互动屏上滚动的是睡眠相关的科普知识,甚至桌面纸巾上也有与睡眠相关的知识解答。
对此,瑞思迈亚太区商务负责人、大中华区总经理刘丁表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各个渠道去触达消费者,能够让他们在买咖啡的时候、进店的时候去获得一些睡眠健康知识。”
而追觅科技打造的DREAME CAFE,在提倡全新CAFE+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去了新的消费体验和生活理念,这何尝不是追觅生活家电想要传播“生活哲学”。
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品牌希望将自己的线下空间,打造成一个社交场所。此时,咖啡的融入成为了品牌与消费者的连接点。让消费者可以强体验弱交易的线下空间自然而然的去接触产品、了解品牌,从而促进品牌传播。
“万能”的咖啡
带来跨界新启思
咖啡饮品赛道之所以能够成为跨界品牌们的宠儿,更多是源自于它天然的社交属性、较高的品牌包容性、广泛的用户群体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这是咖啡赛道的魅力所在。
而跨界的本质也就是将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打破原本毫无瓜葛的两个圈子之间壁垒,从而带来背后用户群的流动,又借此形成了新的用户群,扩展各自业务的边界。
比如,美团外卖联合「回春丹乐队」,用三支趣味短片模拟了三种春日出行场景,幽默展现了春天不美好的一面,向大众传递了美团外卖配送服务不同的一面。
还有,拍拍贷与国家举重队推出的短片《举起生活的轻》,通过找到国家举重队运动员和普通人之间的生活共通点,从而链接和共情更多的人群。
以及,饿了么5折天:劝你不要Keep一套,饿了么一套。饿了么拉上Keep成功洞悉减脂人的痛点,告诉试图迈开腿的人们也要管住嘴。
一个个脑洞大开的跨界结合,成功将品牌形象进行了重塑和破圈。
只是,褪去新鲜和情感丰富的外壳,跨界的背后,无论是走心派,还是形式派,借助跨界的方式打开了市场,但如何吸引用户持续为之付费,是品牌们无法避开的课题。
就像近两年来越来越高频的茶饮联名,同样是跨界合作,但这项技能却正在成为新茶饮品牌的“营销命门”,生死揭晓就在瞬间。
一方面,联名的新茶饮品牌越来越多,联名赛道五花八门;另一方面,真正出圈的联名并不多,吐槽和质疑声却层出不穷。比如最近受到不少吐槽的奈雪的茶与哈利波特联名、柠季与柯南联名等等。这背后被吐槽的真正原因则是滥用IP的同时,产品设计和口味并未跟上脚步。
跨界营销仅仅是打通新的用户渠道,完成第一印象的刷新,跨界合作后能否成功,仍然取决于品牌的底色,也就是产品。
在国内这个庞大且多元的市场,各大赛道之间一定不是遵循一个既定的趋势或原则,面对对时尚潮流敏感,又看中质价比的消费者,抓住跨界合作的趋势是可行的,但同时产品本身也不可忽视。
而“万能”的咖啡也不会是唯一的选择。
来源:港股研究社 桑榆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