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店中唱KTV,超市里吃“食堂”,快餐店内供茶咖,小店做外卖大店做品牌……如今,“业态混搭”风已经刮入餐饮界。不少餐饮企业探索融合创新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吃喝+玩乐”的多业态经营,打造消费新场景,在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同时,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新活力。
餐饮界刮起“业态混搭”风
番茄鸡蛋、茄子豆角、红烧排骨……在北京中关村的一家物美超市“大食堂”区域,热气腾腾的饭菜吸引了不少食客。李先生是附近社区的居民,也是这里的常客。“我经常来这里吃饭,吃完了还能买点日用品回家。”在他看来,在超市里吃食堂既方便又实惠。
“经营超市本来就具有蔬菜、肉类的供应链优势。我们精心挑选供应商,每日提供新鲜净菜。既能保障食材的安全,也提高了出餐效率。”该超市负责人表示,对于超市而言,这是一种“业态混搭”的新尝试,也顺应了实体店转型升级的趋势。
所谓“业态混搭”,也称为多业态混合经营,是一种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业态集中在同一空间内的经营模式,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商超跨界餐饮进行“业态混搭”并非一件新鲜事。早前,盒马鲜生就采用了“超市+生鲜餐饮”的商业模式。而近期,物美、永辉、超市发等多家品牌超市,也纷纷开设起便民食堂。经济实惠的餐饮,既满足了消费者所需,也增加了超市的客流量和“烟火气”。
如今,“业态混搭”风已经刮进了整个餐饮界。据了解,凑凑火锅在店内设置了专门的KTV包厢,顾客可以在包厢内一边吃火锅一边唱歌,为了适应KTV娱乐的需求,凑凑火锅的营业时间通常会延长至凌晨;中餐品牌老乡鸡推出“老乡茶咖”,以“店中店”的形式经营,提供包括纯茶、奶茶、咖啡在内的多种茶饮和咖啡产品,吸引了更多年轻人。
“线上+线下”则成为餐饮企业普遍尝试的“业态混搭”方式。线上通过外卖、直播、团购等方式获得流量,扩大服务半径和时段,增加交易订单量;线下则通过多元场景满足消费者的多样体验,带来实实在在的订单和口碑提升。
其中,“卫星店”是连锁品牌新的“业态混搭”模式。小门店做卫星店,专门经营线上业务;大门店做线下场景融合,提供多元体验。比如,太二酸菜鱼在广州、深圳、上海及厦门等多地开设外卖“卫星店”,凸显其外卖专营特色,并计划今年开出50家品牌卫星店。
“‘业态混搭’不仅是经营模式的一次更新,也是实体行业在电商冲击、成本压力之下,根据多元消费需求进行的融合创新。”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从实际应用上看,“线上+线下”是一组经典的“业态混搭”。 共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