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中药奶茶
中药面包、中药咖啡、中药冰激凌…
“中药+”集体噤声
同样一直受到争议,频繁被吐槽“智商税”,风口刚刮起就开始走“下坡路”的,还有同系列的各种“中药+”。
比如中药面包。
今年5月份,中药面包异军突起风靡全国,北京、天津、郑州、杭州、济南等多地都陆续开出了主打“药膳养生”的烘焙店,但就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绝大部分的消费者评价仍是“噱头大于实用,吃一次就不想吃了”。
再比如中药冰激凌。
7月底,“38元一份的中药冰激凌卖断货”登上微博热搜,上海、哈尔滨、珠海等地也陆续开出了中药冰激凌专门店,但根据一位加盟商透露,“中药冰激凌火了之后,很多打着品牌加盟实际快招的公司在招商,市场云龙混杂。我自己也开了一家,刚开业时还行,后续无力,已经准备撤摊子了。”
还有中药咖啡、各类药膳坊……在短期爆红的一阵风后,这些“中药+餐饮”,似乎都陷入了“智商税”“噱头”“一次性生意”的困境中。
易做难守的“中药+餐饮”
入局谨慎、再谨慎!
每隔几个月就要翻红一次的“中药餐饮”,靠着不同品类的叠加,看似赛道热闹非凡,但细看下来,几乎每个“中药+”品类都后续无力,难以长线发展。
归根结底,中药餐饮这个赛道的爆火,无外乎是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养生需求,但问题在于绝大部分年轻人对于“养生”的态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据新华网此前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到了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但超过半数的“Z世代”表示科学营养的膳食生活方式坚持几天就容易放弃,62.44%的被调查者表示,购买营养产品后有浪费的可能。
这就导致,中药餐饮赛道的各品类想要持续性发展,势必要解决年轻人尝鲜后的复购率问题,但无论是打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来吸引顾客,还是做好质价比薄利多销……想要跑通,都绝非是“短期风口”能承载的。
就连背靠“中药大佬”同仁堂的知嘛健康,发展4年也仅仅只跑出了不到10家店的体量。
一位资深餐饮加盟专家表示,“中药奶茶、中药咖啡、中药面包……这些品类,不能说千万别做,只能说做了99%血本无归,剩下1%运气好能跑出来。但那1%里的人肯定不是你我。”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内参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