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竞赛不光是品牌势能上的,更是发展格局上的,咖啡品牌的拓展视角或从一线城市往外延伸,或牢牢抓住下沉市场,在小城小镇扎根,这两种路径同时进行,编织出一条紧密的中国咖啡网。
这个进程是迅猛的,消费者的咖啡的认知正迅速增强。十多年前,咖啡约等于星巴克,喝咖啡是一次奢侈的体验。再过几年,漫咖啡之类韩系咖啡馆涌入。等到了现在,咖啡成了路边的一杯Manner或是Tims,方便快捷。
中国的咖啡浪潮快速、迅猛,咖啡“祛魅”,稀缺性不复存在,价格底线被多次打破,消费者的心理价位也一次次被重塑。普通消费者不了解精品咖啡所代表的价值与文化,他们简单粗暴地将咖啡与9.9元划上等号。
本就小众的精品咖啡,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03
巨大的成本压力和消失的打卡功能
与瑞幸、库迪相比,不少精品咖啡品牌有着肉眼可见的成本压力,他们门店多选在一线商场或热门商圈,房租压力巨大,同时装修要有风格,装修成本也高,前期的高成本提升着运营难度。
像蓝瓶咖啡的内地首店上海裕通店,就开在了上海苏州河畔,一栋两层的西式历史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筹备一年后才开业。
蓝瓶咖啡在上海的其他店开在了西岸、张园、上生新所、前滩等热门商圈或打卡地。
%Arabica的上海首店选在了上海的武康路,这条欧式建筑与法国梧桐相辉映的马路,是上海热门的打卡地,Citywalk的绝佳选择。随后%Arabica将店开进了外滩的外滩源。
在过往的记忆中,这些精品咖啡馆是景点,是热门打卡点,对着%Arabica的%打卡拍照是必要的社交动作。
但随着餐饮流量时代到存量时代的转变,消费者不再为一杯昂贵的咖啡买单,质朴的9.9元才是日常所需。
前期巨大成本与后期流量断崖式的下跌,让不少品牌撑不住了。骑虎难下的精品咖啡们,要么断臂自救,要么加入“降价大潮”,与瑞幸等品牌贴身肉搏。
“可能要等,等国内的咖啡市场成熟了吧”,面对这样的现状,一精品咖啡的运营者提到,“精品咖啡还是有一定市场,只是需要时间,要等到有更多愿意为品质买单的客户吧,但现在很难。”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七饭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