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不要一味地追求低价。
很多人觉得只要我足够便宜就会有流量,可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便宜”。
永远不要妄想用低价打穿市场,你有多少资金打?你能打多久?
而且,价低就意味着毛利低,加上平台抽一部分,达人再拿走一块,你就成了负利润。长期没有利润,企业怎么生存?
没有合理的利润,产品就没有品质保证,品牌就没有动力创新,更无需谈论什么服务,最终大家就在“低水平的价格战”里恶性循环。
当然,有些“聪明”的老板为了维持低价,会想办法从其他地方找补回来。比如偷工减料,过期的食材继续用,用预制菜取代鲜货等等。
请记住,牺牲品质,一定会被低价反噬。
消费者一旦发现你的不真诚,绝不会再给你第二次机会。
第二,平价不等于低价,也并不意味着绝对便宜,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相对概念,是一种“超值感”。
萨莉亚的定位并不是“低价”,但和同赛道的品牌相比,萨莉亚却拥有极致的性价比,48元的客单价,10元的奶油蘑菇汤、16元的肉酱意面、18元的焗蜗牛和9元无限续杯的饮料,堪称绝对的良心价,尤其跟70元客单的必胜客,和100元客单的西堤牛排相比,萨莉亚的优势更加明显了。
换句话说,平价的本质不是便宜,而是在价格和品质之间达成某种平衡,让消费者获得“物超所值”的感觉。
在“平价时代”里,消费者也并非一味贪图便宜。大家是变穷了,但是由奢入俭难,“既要又要还要”的需求仍然在,于是“平替”就出现了。根据《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白皮书》显示,有45.6%的00后表示会尝试产品平替。
必胜客的平替是萨莉亚,麦当劳的平替是塔斯汀……花大品牌三分之一的价格,享受同样的感受。
对餐饮品牌而言,只要能洞悉人性,抓住消费者偏好,即便是消费降级,也有市场红利。
04
万亿中国餐饮,“破卷”之路在哪?
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中国餐饮品牌有哪些解题思路?答案是三个“极致”。
第一,“极致差异化”。
真正的利润来自没有竞争,只有极致差异化的品牌才能掌握定价权。
近些年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成功的案例,比如在渠道差异化上,南城香避开竞争激烈的购物中心,选择把店开在离消费者最近的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一日三餐,创造了单店年入千万的坪效神话。
北京餐饮新晋“排队王”小放牛则在客群差异化上下足了功夫,不把重点放在消费日渐谨慎的年轻人身上,反而锁定了购物中心里的最具消费力的家庭客群,把免费编小辫、小丑表演等服务作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在场景的差异化上,朱光玉火锅馆开创的国潮火锅把氛围感拉满,跳海策展型餐饮的定位给都市白领提供了充足的情绪价值。
第二,“极致性价比”。
“极致性价比”的基础是供应链能力,而供应链效力的前提是“规模”。
有了规模,你才能做到“总成本领先”,你才有掀桌子的能力。
瑞幸、库迪之间的“9块9”战争,其实是一场综合能力的考验,它包括成本的控制、效率的提升、组织的优化、运营的高效等等。但归根结底,还是供应链的竞争。
4 月 20 日,瑞幸在苏州昆山砸下了1.2 亿美元,建成了国内咖啡行业迄今为止产能最大的单体咖啡烘焙基地。4月29日,库迪宣布位于安徽的全球供应链基地正式投产,该基地投资约2亿美元,用以支撑库迪“三年万店”的目标。
第三,“极致单店模型”。
我对今年餐饮发展趋势的一个判断就是:大店改小店,正餐变快餐,自选改自助,吃好变吃饱。
但不论怎么变,一个核心点就是要打造“极致的单店模型”。通俗地说,就是“每一家店都要赚钱”。
那怎么做到呢?我总结为“四轻四快”:轻投资、轻装修、轻软装、轻人工;出餐快、翻台快、开店快、回本快。
在价格不断下降的前提上,我们手中的可变因素其实就那么几个。
如果你要保证产品品质,就必须要牺牲环境和服务。比如在装修上,要轻装修重装饰,一切从简;在服务上,能让顾客自取,就不要用服务员送餐;能让顾客扫码,就不要给菜单。
如果想要投资少,风险小,那就把大店改为小店,位置从四楼改到负一楼,能翻牌就别自创,能用二手的设备就别买新的;想要出餐快、翻台快,就把厨师换成炒菜机器人,标准统一、效率高。
总结一句话就是:删繁就简,回归初心。
小结
那个“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接受平价,习惯内卷,直面竞争,是这一代中国餐饮人面临的时代命题。
今后所有人都要“习惯微增长,接受低毛利,学会赚慢钱”。
餐饮的下半场不是收官战,而是持久战。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是乐观还是悲观,价格战都避无可避。市场不相信眼泪,只有自己强起来,才能卷不怕,不怕卷。
还是那句话,只要不下牌桌,就还有机会。
来源:红餐网 翟彬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