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社交媒体上,有许多露营博主给出了“平替”解决方案,“货车雨棚”代替“露营天幕”,“外卖保温箱”可替代“露营冷藏箱”……承压之下,Snow Peak 的“精致”,确实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汉口二厂也遇到类似的困境:2018年,汉口二厂凭借“真果汁汽水”的健康标签、时尚又复古的包装风格、以及一系列高话题性创意营销中快速走红,成为当时的“顶流网红汽水”。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汉口二厂的年销售额只有9000万元,2019年就达到了3亿。并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收获了三轮融资。
2022年3月,首家线下品牌体验店开业,门店主打“复古风”,既有复古电视机,也有小霸王游戏机,还有樱花树、摩天轮打卡区......凭借这些“充满童年回忆”的摆设,门店开业后将成为武汉的网红打卡点之一。场景足够宏大,但也有消费者表示,该店消费高,且服务态度不好,更有网友直言,“这不是儿时记忆的‘二厂汽水’”。
最后是出品的“拉垮”,“光环和背书”也难以拯救。
在各个品牌的“吐槽”中,或多或少都有针对产品的。比如SNOW PEAK在大众点评平台上,关于这家餐厅的负面评价占比不少,内容主要指向价格与口味不成正比、制作时间过长等;功夫咖被指“已经脱离了咖啡的本质”、“建议不要碰瓷中国咖啡”,有业内人士直言,茶咖看似是“茶+咖啡”的简单组合,但想要做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茶咖产品并非易事,以至于功夫咖的“茶咖故事”只讲了开头,难有发展。
添好运闭店的主要原因是租约到期,但不少网友在小红书评价“真的太难吃了”、“和香港相比,味道差远了……”
可见,许多昙花一现的网红店,都有博眼球的行为。消费者慕名而来,却发现名不副实,“上当”后自然不再复购。
03
首店经济并未“熄火”
只是变得更低调务实了
曾几何时,“首店”一窝蜂似的流行起来。各地频出的首店更是数不胜数。内参君曾在《“餐饮首店”又狂飙!山寨品牌在县城打前锋》一文中提到,首店也开始变得“细分”了,什么快闪首店、社区首店、非遗概念首店等等……叫法越来越丰富,在这背后,是各个品牌卯足了劲儿,用首店创造势能,并获得更多流量的加持。
甚至,去年还出现了一波“伪首店”,一个小县城分成东西南北4家首店,被网友吐槽“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
对于商业地产来说,首店的进驻,可以吸引客流,加速消费复苏,讲出好故事;对于品牌来说,餐饮扎堆、内卷,也需要用首店作为“筹码”拿到更好的铺面。
然而,“首店经济”也会经历去伪存真的过程,当消费者成了“韭菜”,自然会用实际行动来拒绝和反击。
如今,随着中产泡沫的挤掉,消费回归理性,以往那种高调的、奢侈的、吸睛的首店经济似乎“不太能行得通”了,顾客的认可度也在打折扣。取而代之的,是不少品牌在沿着理性务实的风格进行内部优化。这些优化的成果,本质上也是“首店”的一种,但在营销宣传上,明显变得更加低调。
比如推出Mini店型减少投资,今年年初麻六记酸辣粉全国首店在成都开业,主打各种粉面小吃,人均消费在15元左右。相较于麻六记店型,这种酸辣粉专门店的模式更轻、更聚焦,不仅更易实现盈利且有助于快速复制扩张。
又比如必胜客推出更新的副牌新餐厅,又何不算另一种形式的“首店”——Pizza Hut Wow餐厅是必胜客正在探索的新模式店,主打披萨、意面、炒饭、甜品等,价格基本在10-20多元之间,不少单品低至9元起。被网友称为“性价比方面,与意大利餐厅萨莉亚不相上下”。
可以看到,“首店经济”并未“熄火”,而是在持续的调整和创新。随着餐饮市场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品牌开始探索更能迎合消费需求的首店。在这个过程中,最具警醒意义的是,比起各种吸引眼球的噱头,产品和服务是餐饮永恒的“根基”。做好这些基础题,品牌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