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今年5月,有一位上海的商家收到退货后发现,本该有14双的袜子只剩下了2双。商家想联系买家,却发现名字、电话、详细地址都是假的。
不肯罢休的商家,和家人一同驱车千里,来到地址所在的河南开封通许县。后来在当地警方的帮助下,商家很快就找到了买家。对方退还剩余袜子的同时,表示愿意承担商家3500元的维权成本,分期给付。
类似的案例,今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多起。即使需要承担高额的维权成本,一些被仅退款的商家也要去跟买家讨个说法,就为了“争口气”。
而在仅退款逐渐成为“常规功能”的今天,我们看到其带来的影响还不止这些。
举例来说,在仅退款的两端,已经形成了各自的“产业链”。
此前新京报就曾报道过,有一批“羊毛党”利用仅退款等恶意薅羊毛的同时,还催生出了专门的培训班。他们一般以线上群组的形式行动,新人需要交钱才能“学习”相关教程,包括通过投诉商家、利用发货时间差等手段赚取赔付款项。
另外在商家侧,义乌等商家聚集的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专门起诉“羊毛党”的律师事务所,以代理此类案件为主。
不过反过来,也出现了一些商家夸大事实,恐吓和敲诈申请仅退款的买家,并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
由此看来,“仅退款”所带来的影响,可能已经不只是一项售后服务那么简单了。
03
“仅退款”的未来在哪里?
“仅退款”的出现,本身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保护消费者权益。初衷是通过提高用户满意度来促进更多的成交,并筛选出优质商家、增加订单量来提升商家利润,抵消售后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但在实施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矛盾不断出现,这也跟平台的相关机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如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在遇到商品问题想与商家沟通时,系统却自动介入对话,禁言商家的同时只给了用户“仅退款”的选项,并没有太多选择余地。
对于这类问题,平台其实是有改进空间的,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去放大人性的恶。而不是将矛盾转移给商家和消费者,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换而言之,电商平台需要在提升用户体验和保障商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比如加强审核机制,引入更加智能的审核系统或增加人工审核,以识别和防范滥用行为;完善退货政策,制定明确的仅退款标准;建立双向透明的反馈机制,允许买卖双方互相给予评价等等。
总的来说,电商平台推动“仅退款”功能的普遍化,本身是一项积极的尝试。但面对现实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仍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其能够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商家利益之间达成平衡,最终实现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多方共赢。
否则,再好的工具到了心怀不轨者的手中,可能带来的危害都是难以估量的。
来源:电商报Pro 李松月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