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超市、零售、幼教面积“缩水”
全国多地商场爆改“大食堂”
6月中旬,北京顺义华联商场地下一层,重新开业的超市区域人头攒动。
这里,由半年前的大面积超市区域,改成了如今的“超市+网红美食街”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压缩了超市面积,让出来给餐饮。
内参君逛了一圈,这个名为“未来美食空间站”的宝食港,聚集了至少40家小餐厅,品类包含地摊串串、炸鸡、茶饮咖啡、粉面、烘焙、烤鱼等。既有正新鸡排、蜜雪冰城这样的“街霸”,也有脆皮五花肉之类的老网红,当然还有不少新晋的网红品牌,比如满巍明生炸鸡架……各家争相亮相,揽客声此起彼伏,人气也还算旺。
◎美食街里,群英荟萃
知名连锁品牌可拿到更好的铺面
摄图:内参君
残酷的事实是:刨除四楼、五楼的正餐和火锅等,顺义华联仅仅是一楼和负一楼,原本就已经有了两条餐饮街。这里一开,相当于3个美食街区“贴身肉搏”。再去大众点评一看——这个商场共有商铺168家,而美食就占了98家,占比接近60%。
◎一个商场100家餐饮扎堆
3折、4折是“常态”,火拼价格
内参君了解到,不仅仅是北京的顺义华联,还有望京新世界、亦庄力宝华联,都进行了类似的“爆改”。
在广州的达镖space也经历了一轮商场大换新。楼上是写字楼,楼下是一片商业区,原本的儿童游乐中心撤了,原来的国美也撤了。如今,除了部分的电器卖场,其他部分基本改造成了餐饮商圈,引入了点都德、广州酒家、瑞幸等餐饮品牌。
对比零售比重下降,购物中心“餐饮化”变得越来越明显了,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设立专门的餐饮楼层;二是越来越多的“超市外围区域”改造成了网红美食街;三是首层出入口设置洋快餐;四是非餐饮楼层的休闲餐饮也变多了。此前,根据虎嗅的报道,2024年商场中餐饮业态的占比已经从10%-20%左右同比提高至30%以上。
《2024中国购物中心年度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全国重点24城购物中心平均空置率9.06%,同比降了近2个百分点,为近四年来“最好成绩”;开关店比1.11,呈现回暖态势。数据背后,意味着商场的铺面变成“香饽饽”了,而在这些入局者当中,很大一部分是餐饮从业者——全年来看,80座城有5165家“首店”登场,在这其中,餐饮上新数量及占比首次超过零售,首店占比43.27%。
另一项来自《2023北京餐饮业发展报告》则显示,北京商业体餐饮商户数TOP10中,大部分商圈餐饮商户占整体商户数一半以上。
◎餐饮、文体娱、生活服务发展向好
零售小幅度收缩
亲子儿童表现疲软
超市不行了,餐饮接盘;电器卖场不行了,餐饮接盘;教培不行了,餐饮接盘.....谁在进场,谁在退出?大量的铺面对于餐饮人来说,究竟是好是坏?
被吐槽“月薪两万逛不起”
商场如今要靠餐饮救命
购物中心越来越“餐饮化”这样的局面,背后是商场的焦虑,甚至是一种自救行动。
近几年,随着上海太平洋百货、广州天河城百货、武汉新世界百货等“白月光”商场的接连倒闭,有关商场“闭店潮”的议论逐渐变多。
据有关媒体报道,最近几年,百货商城的数量正在一二线城市急速减少。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有42家百货门店停止经营,其中有27家是十年以上的老牌百货商场。到了2023年,又有21家百货门店停业闭店。
还有数据显示,全国百货商场相关企业数量曾超过15万家,而目前停业注销的相关企业就达到了11万家,这意味着超过七成的百货相关企业倒闭。
前段时间,#你有多长时间没有逛过商场了#的微博词条,引发了许多网友讨论,紧接着,似乎被又一个#月薪两万不敢在商场买衣服#的微博词条,解释了一切。
事实上,那些快撑不下去的商场曾经都是购物天堂,创造出不少“抢购神话”,然而,在如今这波反向消费潮下,商场一贯的高端人设优势不再,甚至让不少消费者敬而远之。
购物中心“餐饮化”之所以这样明显,是因为餐饮似乎已经成为商场最有效的引流手段。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去年8月,霸王茶姬旗舰店在北京合生汇开业。作为进入北京的首家门店,霸王茶姬的“北京第一杯”,在当天吸引了上千人打卡。有人排队近2000杯,等了4个小时才取到。 共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