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门店激励卷好评。
现在,很多连锁餐厅会在门店考核中设置激励政策和考评方式,让服务人员在餐中餐后主动提醒并引导消费者给出评价。
据悉,某知名连锁茶饮品牌将门店评分与总部资源倾斜及激励挂钩,如果月连续评分达到4.6分以上,门店将会获得5000元激励奖金,直接挂钩服务人员的激励奖金,这样服务人员就会热衷于将引导好评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相反,如果门店达不到考核标准,就会对门店管理者进行处罚。
一家做火锅自助餐的区域连锁品牌门店负责人坦言,平台的评分是门店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这一项在门店排名中倒数,则自己的绩效工资直接砍掉500元,“去年一年,我的绩效工资就少拿了6000元,真是肉疼啊。”
三是产品一般,但噱头足够吸睛。
值得注意的是,餐厅的评分虽然和菜品口味息息相关,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服务、环境等都是影响评价的重要一环。
一些网红餐厅或者旅游区景点餐厅可能菜品质量一般,但是在环境上特别出彩,场景装修做得足够吸睛,这样也会让一部分消费者给出好评。
2、低分“蒙尘”餐厅不会做营销,或不在意评分
而一些被老客称赞的餐厅,为何会低分“蒙尘”呢?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餐厅大多数都是开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老店,他们有自己的固定的客群。
“平台评分影响不到我们这种店,一般都是老顾客来得多。”云南一家饭店老板说。
据了解,这家开在省道附近的饭店在当地居民口中味道好、分量足,但在某点评平台上的得分仅有3.6分,页面上展示的头2条评价都是差评。
该店老板认为,平台上的评分对他的生意影响并不大,他已通过长年累月的经营,收获了稳定的客源,生意一直很红火。另一方面,与平台合作,在线上推广、引流等方案,需要向平台让利,在他看来并不划算。
而有些低分餐厅是因为不擅长营销。
一位在天津开了多年特色菜餐馆的老板对平台的评分就难以取舍,“你说现在秉持做口味吧,早已经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但是在平台上做评分,一方面占据精力,另一方面也不专业,评分总是中不溜的,排名也是不温不火。”
而且,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餐饮本就千人千味,顾客来到一家餐厅就餐觉得不错,但若不刻意引导,基本不会主动在平台上写好评,而是会选择用脚投票,下次还来。
但餐饮千人千味,众口难调,总有人觉得不好吃,或者觉得服务不周到,而平台点评就是一个发泄负面情绪的渠道,不满意就给差评。
一些老餐饮店也不擅长处理这些差评。
于是,围绕餐饮评分的矛盾也将愈发凸显:很多连锁餐厅尤其是网红餐厅非常擅长做运营,评分会做得很高,但是很多真正在做好味道的餐厅却不会做营销,被埋没的几率也逐渐变大。
“评分系统”正在失效,
困在系统里的餐饮回归口碑传播……
“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热搜的背后,是对虚假好评和过度营销的抗议,用真实体验投票,来寻找到真正的“宝藏”饭店。
这或许在传递一个信号,平台的“评分系统”正在失效。
此前,餐饮进入互联网时代,无论是餐厅还是消费者,都希望有一个公平真实的线上评分系统,餐厅想声名远播,顾客想吃到更多的美食,平台的评分机制应运而生。
但慢慢地,这个评分机制变成了一场营销作秀。
餐厅被评分和评价完全裹挟,为了从内卷中突围,为了不被“挤下去”,不惜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去维持高分。
消费者也被“蒙蔽”,一溜烟的都是刷出来的高分,信任感荡然无存。因此,这场“支持低分餐厅”热潮,就是年轻人对于失真评分系统的不满。
而对于餐饮人而言,更应该拨开迷雾,正确对待。
诚然,评分系统对于大城市、旅游城市是有效的,但对于小城市、做社区的餐饮却不合适。
因为线上评分的功能是曝光和引流,能够带来新客。
但餐饮做的是复购的生意,仅靠评分获取了新客,用饮鸩止渴的低价吸引,不能形成稳定复购,到头来还是镜花水月,在亏损的常态下,关店只是时间问题。
餐饮业是个来不得半点虚假的行业,你好顾客就用钞票投票,不好就用脚投票。
一个饭店,最重要的就是把菜做好,花香自然有蜜蜂来。
小结:
“相信评分,不如相信自己的舌头。”
年轻人们“反向选择”低分餐厅,是对失真评分系统的抗议。
当年轻人不再迷信评分,注水的评分会让分数失去参考意义,评分系统就会慢慢失效。
餐饮行业或许正在从被流量裹挟传播,到回归口碑传播的时代。
而我们餐饮人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坚守自己的本分,做好食材、口味、服务等基本要素,才是餐厅长久伫立的秘诀。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