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中式的出现,就像一个“万能解题公式”,一种重做各个品类的方案。
4、新中式的崛起,也代表着一种文化自信。“洋流”回归理性,消费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传统文化上来。
5、新中式的新,并非单一概念,而是体现在食材、产品、场景、模式、营销等多个维度。只强调一个点,注定单薄。
6、新中式餐饮的必经之路:从破圈噱头,到品类激进,到回归产品主义,再到寻根文化底蕴。
新中式的激进与冷静
潮水退去,
不想裸泳就提前打好基础!
虽然任何品类都值得重做一遍,但是并不是任何品类都能披上“新中式”的外衣重做。
对于新中式,目前市场有三种声音交替:
一是看好、鼓励。不少人认为,新中式里蕴藏的能量,还没有完全被挖掘出来。现在的新中式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既有已经“败下第一轮阵”的新中式烘焙,也有以塔斯汀、贾国龙中国堡为代表的、初露头角且干劲十足的中式汉堡们。总的来说,洗牌是必经之路,最后大浪淘沙,总有一批耐得住长跑的新中式被沉淀下来。
二是冷眼观望,静待“退潮”。新中式馒头顶着“又贵又难吃”的骂名,被称为“妖风四起”,一个花馒头超过20元,如今,第一批新中式馒头已陆续倒闭;而新中式寿司,也因为“三块白斩鸡寿司卖90元”受到了不少网友的吐槽。即便有可能成为“新的社交货币”,但不少新中式的寿命实在短暂,让人看不到希望。
被“收割”的顾客渐渐发现,所谓“创意”,更多的是披着新中式的外衣,变相让顾客掏出更多的钞票来买单。成为“刺客”的新中式,自然无法让人信服。
三是“品类论”。一种观点认为,有些品类有先天的优势,比如茶饮,更适合新中式,因为茶原本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饮茶的方式年轻化、日常化、国潮化,让传统的中国文化与当下的生活方式结合,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形式;而一些咖啡品牌也加入了中式元素,做了形式和产品上的融合,也是很好的创意。
内参君则认为,无论是哪种观点,留给新中式的时间还很长,各个品类都需要历经一个周期、接纳市场的验证,才能看到真实的底色。同时,新中式并不是商家的自嗨,而承载的是消费者的体验,只有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了“中式浪漫”、有了和品牌一致的共鸣,新中式才算成功。
此外,新中式的另一面,并不应该是“贵价”,塔斯汀之所以能够快速拓店,独树一帜,表层是西餐中做,创新了一个品类,但底层逻辑则是“性价比制胜”,它的诞生,进化出了新的价格带空间;贾国龙中国堡,则在产品方面消除区域壁垒,将功能性与美味性兼并,背靠西贝餐饮集团的供应链、组织力优势,做了一整套系统能力的提升。
而对于其它大多数“中式+”来说,核心的目标似乎还处在“品类重做”和“提价”上。
同时,伴随着新中式的大放异彩,“同质化”成为摆脱不掉的标签。无论是新中式馒头,还是新中式炸鸡、新中式酒馆,大家的路数、风格、甚至连加盟模式都颇有雷同。“卷!实在是太卷了!”一位同行评价说——现在一听说新中式的项目,不少人就瞪大了双眼,仿佛发现了掘金的新大陆。
这也成为新中式想要长久发展的瓶颈。
以今年的势头来看,新中式在各个品类中的重塑效应,还没有减退的意思。2023年还剩下最后一个季度,很可能还会冒出各式各样的“新中式”。
能够重构品类,而不是“旧瓶装新酒”——这可能是新中式接下来的重要命题。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王盼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