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探店挖掘餐厅优质菜品,助推“爆品”
“一二三四五六七,走南闯北吃东西。”
杏花堂北京DT51店经理陶冶听到这句口号后,突然意识到,他关注的真探高文麒来探店了。
于是他赶紧从老高的抖音上截取照片,制作了一个手账。手账内里面记录了高文麒从第一次上节目、到每一次的关键节点和每一次真实探店留下的评价。封面选择了高文麒娓娓道来前的一个标志性动作——"眼镜大开"。
这段视频被高文麒的团队剪进了视频中。有弹幕飘过:“格局打开了”“这经理会来事儿”。
陶冶告诉内参君,高文麒来探店之后,门店的点菜模板发生了变化,很多客人会点他点过的菜。在门店爆品的打造上,起到了一些帮助。
>>>加深餐饮美食文化交流
在探店小徽舟·徽菜馆时,高文麒点了一道“徽州刀板香”,在尝试过后,他觉得这改良的刀板香,品质是不错的,质量是OK的,但有些货不对板:“不是我想吃的那一口啊”。
虽然高文麒的团队把“货不对板”的段落剪到了开头,但还有不少顾客冲着“刀板香”而来。店长的手机中留存着传统刀板香的图片,在面对顾客质疑时耐心说明改良的原因,而顾客也都表示理解。
其实,传统的刀板香在徽菜馆已经较少出现,因为卖不动。对于现在的消费者来说,传统的6至7毫米的厚切五花肉,吃一块就吃顶了。
刀板香的核心,是徽州的腌肉与刀板留香。包括小徽舟在内的徽菜馆都在顺应消费趋势进行改良,在传统的五花腊肉外,加上了酱味腊肉和酱味腊肠,使其更加丰富,改薄后更容易下口,咸度也更加适中。安徽有一家以刀板香为名的饭店,在大众点评上,改良后的多味刀板香也比传统刀板香更受欢迎。
在内参君看来,基于正宗的美食评论和面向顾客的餐饮经营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两者的出发点也都是好的。面对着徽菜的“式微”,一些网友也在评论区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或许在不同想法的碰撞中,能更好的推进中餐“传统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探店大厨
可以一直“探”下去吗?
探店的同质化与内卷是必然趋势,厨子探店也面临一些挑战。
第一,是盈利方面。由于自身不收取商家推广费用,短视频探店变现方式少之又少。往往只能通过平台流量盈利,在探店视频中插入零售品牌和电商平台的商单广告,与所探的店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如果商单减少,能否覆盖日常的拍摄成本,可能会存在问题。
第二,是题材方面。虽然餐饮店铺的整体数量庞大,但有拍摄价值的店铺有限,探店博主的知识储备也有限。面对日更的频率,内容重复度高、探店套路化,也可能会出现在这些头部博主身上。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大厨依然需要外界的质疑。
有人表示,厨子不炒菜去探店本身就是餐饮的悲哀。或利用消费者的猎奇的心理,为了吐槽而吐槽,或刨活互相解密。每个厨师的烹饪手法有高有低,中餐的出品也有一些不确定性,并不能一概而论。
但这些大厨正在用自己的在厨艺上的经验积累,告诉观众“吃”,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对于大多食客而言,看到这些探店视频,不止能感受到一家门店菜品出品的好坏,还能感受到这道菜背后蕴含的历史,在年代更替中又产生了哪些变化。而这些更加考究、更加专业的知识也能让观众对于一家餐厅的食物质量,有更加客观的评判。
同时,大厨探店也让探店更加专业化,良币驱逐劣币,削减一些“搏流量博主”的影响力。娱乐化的内容,让宝藏餐厅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大众化的呈现,也给食客带来更客观的参考价值。
最后,对于餐饮商家而言,由于无法对这些大厨“充值营销”,只能被动承受汹涌而来的流量,这些流量就像“放大器”一样,不断的将餐厅菜品质量传播开来。因此,只有不断的升级。持续提供优质的菜品和服务,才能打动这些大厨,并打动他们背后的数千万粉丝。
用隋坡的话说:那些珍贵的菜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珍宝。我去探店,把它们捧给老百姓看,也希望可以给整个餐饮行业提提劲儿。我们一起作出努力,保护那些讲究的传统菜,不让他们因为匠人厨师的匮乏而逐渐消失在市场上。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内参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