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派件量,一个快递员每天大概能做250-350票,双11等极端情况能做500-600票。但如果要送货上门,派件速度将大幅降低,每天可能只能派50-100票,同时会挤占收件时间,而收件费才是快递员赚钱的大头。
更何况,送货上门还附带有沟通成本。要知道话费是由快递员自己出的,沟通占用的时间可能都够派一单快递了。多种因素影响下,送货上门会让快递员收入大量减少,高强度体力劳动却只有三千月薪的工作,想必没人愿意做。
那么,顺丰的送货上门落实得更好,是因为给快递员的工资更高吗?其实也不尽然。顺丰的确派件费更高,每票1.6元以上,重件另计,还有各种提成。但其有严格的区域划分,并根据该区域的整体单量分配相应的人数,从而保证每个快递员的工作量都尽可能平均。
如此一来,每个顺丰快递员的日常派件数基本不过百,即使想干更多的活也难有机会,自然能保证及时沟通和送货上门。
有人问,为什么不能都像顺丰一样通过雇佣更多的快递员实现送货上门呢?因为快递件的单量太大了,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600亿件,相当于每个月都有100亿个快递发出。
其中,来自电商的快递业务占了大部分比重。而淘系、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普遍实行包邮,使用三通一达的运费基本在3元以下,而顺丰则要8元以上。很多卖小商品的商家单价可能只有几块钱,无法承受高昂的运费。考虑到消费者已经习惯包邮的服务,运费也难以涨价。
还是那句话,羊毛出在羊身上。送货上门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支付的费用只能达到“送到代收点”,如果要上门只能额外付出更多费用。
总之,快递行业的现状,是消费者、商家、平台相互妥协的结果,本质上是由市场决定的。既要高质量服务又要低价格有违经济规律,因此无法实现。
落实送货上门是行业的必然要求
那么,送货上门这一棘手的问题,注定无法解决吗?
其实并非如此,目前各大快递公司仍在寻找解决的方案,并有了一定的进展。
其中一个可行的方案,是为由送货上门需求的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当然也会收取更高的服务费用。
比如中通快递就推出了高端快递产品“中通标快”,目前已覆盖全国349座城市。6月28日,中通快递宣布标快服务升级,承诺送货上门,不上门则赔付6元无门槛券。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将选择权前置到消费者的“下单”环节,按需配送,多的费用由平台补贴。
比如今年3月6日,菜鸟宣布将追投30亿元补贴菜鸟驿站站点,继续强化送货上门服务。消费者可以在下单时选择是否送货上门,不需要额外付费。
这种模式看似美好,但实际效果如何、能否长期持续仍是一个未知数,甚至有可能是争夺市场份额的另一种“价格战”。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呼吁,建立消费者的“黑名单”制度,将恶意投诉、无法按约定时间接受快递的消费者纳入黑名单,减少运力的浪费。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的进步或许能够优化配送服务的流程。比如派前电联环节的缺失这一问题,未来可以由AI解决,在不占用快递员时间的情况下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
可以说,送货上门这一难题难就难在复杂度上,涉及需求、成本、技术等多个方面。因此想要解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各方人员都在为解决这个问题努力着,行业的必然会朝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来源:电商头条 风清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