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制酸奶为什么突然爆红?
现制酸奶并不是一个新品类,像Blueglass已经经营了11年,茉酸奶成立了9年,一只酸奶牛也有8年了,成立5年以上的品牌也不在少数。为什么这两年才开始走红?
对此,红餐网走访了市场上的各大品牌,并访谈了一众业内人士后,总结出3个现制酸奶走红的核心密码。
1、高颜值是生产力,出片率是传播力
新消费时代下,一款饮品的出圈往往离不开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现制酸奶的“突然”爆红也是由此开始。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颜值就是生产力,出片率就是传播力,不管是饮品还是火锅亦或是其他产品,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它便成功了一半。而颜值、出片,恰恰是很多现制酸奶饮品的优势。
酸奶的形态偏向固态,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组合式创新和DIY,经过设计后的产品保持效果也更好。一来二去,门店就容易制作出各种高颜值的产品。
比如,用白色酸奶打底,加上一点小清新的蓝色就能变成“蓝天白云”,配上绿色的牛油果挂壁则好似重叠的山脉,再往里穿插一些粉色的草莓或是橙色的橙子,就组成了一幅夏日美景。
这些随手一拍就能出片的高颜值产品,吸引了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的各路博主和网友打卡晒图,助推了酸奶饮品新一轮的潮流。
截至目前,在小红书上,与“茉酸奶”相关的笔记有5万余篇,与“Blueglass”相关的笔记则有2万余篇;在抖音上,一则Blueglass的探店测评视频“粉色酸奶真的可以吃饱吗”,点赞量甚至超过10万……
2、“健康”“鲜制”等标签,击中了消费新需求
引领这一波现制酸奶潮流的Blueglass、茉酸奶、王子森林、K22酸奶草莓等品牌,主营的产品大体相似,同时也都大打“健康牌”,标榜“低糖”“低卡”“低脂”等。
比如,Blueglass强调“饱腹轻负担”“每杯1000亿活性益生菌”,在产品中添加了植物燕窝“雪燕”胶原、藻蓝蛋白+GABA氨基丁酸等这类功能性成分;茉酸奶强调“自然轻盈低负担”,并表示酸奶有“9种益生菌、超2倍乳蛋白”;K22酸奶草莓同样大力宣传低糖、低脂、低卡等标签……
暂且不讨论这些酸奶饮品是不是真的那么健康,各大品牌宣扬的这些标签切切实实地击中了主力消费群体的新需求。
近些年,大批消费者开始追逐健康、养生,饮品界也因此流行起减糖、减负,不少品牌都推出了低糖、低卡甚至是无糖、无卡饮品。但整体来看,“奶茶=不健康”的认知仍然比较根深蒂固。
相比之下,酸奶在很多消费者的认知中,本身就比奶茶健康得多,Blueglass、茉酸奶这些品牌又卖力强调新鲜、低负担,无疑更契合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渴望更健康的饮品,于是我们才看到,一批年轻人消费着售价堪比“降价前的喜茶”的酸奶饮品,却仍然乐在其中。
红餐网随机采访了一些朋友,大部分人都认为,酸奶比奶茶健康。一杯酸奶饮品和一杯奶茶饮品同时摆在面前时,更多人会倾向于选择酸奶饮品。
3、茶饮内卷严重,消费者、创业者亟需“新口味”
茉酸奶联合创始人顾豪曾透露,茉酸奶创立的时候是CoCo都可、一点点的天下,消费者普遍接受的奶茶单价为十几元,茉酸奶二三十元一杯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他看来,新茶饮的崛起尤其是喜茶、奈雪的出现,让消费者逐渐愿意为更高质的饮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并不便宜的现制酸奶品类才有了能够流行的市场环境。
而近年来,茶饮行业疯狂内卷,产品同质化愈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创业者都亟需“新口味”。也因此,一些特色的细分饮品品类开始流行,比如椰子水。
“现制酸奶品类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它的走红顺应了新茶饮行业在发展成熟之际从全品类到细分品类发展的逻辑。”红餐网专栏作者翟彬表示。
此前,酸奶更多是在超市或便利店里零售的快消品,而经过餐饮化、饮品化改造后的现制酸奶,既有酸奶的差异化优势,又具备茶饮的流行元素,在产品形态、包装、卖点、门店模型等方面与茶饮相似,价值感、品质感更高,适用的场景也更宽。
当奶茶女孩们日渐迷失在各大茶饮店近乎雷同的产品中不知道该pick谁的时候,搭配鲜果、坚果等各式各样高颜值的酸奶饮品出现,正好拯救了她们的选择困难症。
另一方面,茶饮店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也日益走低。对创业者而言,逐渐成为一个不那么好的投资选择。现制酸奶店的商业模式和茶饮店十分相似,且产品制作工序更少,门店所需的员工也更少,再加上利润更高、竞争更小,创业者的开店热情自然更高。
据自媒体“深燃”报道,目前酸奶饮品的创业者大多是餐饮出身,其中尤以茶饮居多。他们看上了这门生意,让现制酸奶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助推了市场的火热。
现制酸奶能火多久?
那么,现制酸奶这股热潮能持续多久?
提出这个问题,更多是因为我们注意到市场仍存在一些隐忧。
比如争议最多的问题——价格高昂的现制酸奶真的更健康吗?
完全不添加糖制成的酸奶,口感往往是绝大多数消费者无法接受的。现制酸奶饮品不像零售的酸奶,不需要在杯身标注成分,消费者往往无从得知其中添加的成分,有人甚至将它当作代餐食用。
事实上,大部分添加了芝士、奶油、糖以及各种小料的酸奶饮品,含糖量和热量并不低。那么,一旦发现现制酸奶的热量并没有很低,消费者还会愿意花高价买单吗?若失去了“健康”这张王牌,现制酸奶品牌们又有什么新故事可讲?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已经开始吐槽现制酸奶“不健康”,并表示“上当了,不会再吃了”。
另一个争议较多的问题是:单一的酸奶饮品店到底有没有持续竞争力。
从产品来看,茶饮头疼的同质化问题,酸奶饮品也逃不开。市面上的酸奶用的菌种大都来自几家国外的公司,受制于上游技术有限,现制酸奶品牌在酸奶这个原材料上很难玩出花样,只能加入各式鲜果和小料创新口感、口味或是颜值,门槛并不高,不能构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也因此,各大酸奶门店售卖的产品大都相似。与此同时,古茗、沪上阿姨、书亦烧仙草、7分甜、CoCo都可等一批茶饮店也已经开始上线相关产品,加入了这场酸奶大战。
比如,古茗上新了鲜果酸奶奶昔系列,沪上阿姨推出了哈斯牛油果酸奶系列,7分甜推出了牛油果酸奶、桑葚莓莓酸奶多等。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新茶饮门店售卖的酸奶产品,价格都比专门的现制酸奶品牌低。一旦新茶饮大军攻入,现制酸奶专门店是否能扛住压力?
从供应链来看,酸奶的奶源大都掌握在大型牧场手中,大多数品牌只能从上游的奶制品供应商手上采购酸奶,运送到门店再加工。这意味着,酸奶品牌的发展极其依赖上游供应链。
“上游牧场奶源有限,酸奶等原材料是有起订量的,有采购量才有成本优势。这就意味着,酸奶专门店必须逼着自己快跑、做大规模,才有可能把价格打下来。”翟彬表示。
在他看来,规模或许才是现制酸奶品牌的护城河。但是,规模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总的来看,经过饮品化改造的现制酸奶,确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市场能否长红,能否持续发展壮大,还需要回答不少问题。
来源:红餐网 李金枝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