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姐
同样没有介绍“鸿姐”是谁,但相较“杉姐”来说,鸿姐品牌成立时间更长一点,已经有5年。
金姐
没有官网,没有微信公众号。
看到这里,大家其实大概能猜到,“某姐”很多时候不是某位女性的名字,“某姐”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姐”这个字能给火锅品牌“立品牌人设”。
这一现象在餐饮行业中广泛存在。
03
盘点那些占领品类的代号
内参君发现:除了重庆火锅和姐,餐饮圈还有很多一个代号“霸占”一个品类店名的现象。
河南的方氏胡辣汤、兰州的马氏牛肉面,都是能够威震四方响当当的名号。
“方中山”、“方光宗”、“方一坤”、“方秀华”、“方永结”、“方大军”……等等,数不过来也数不清楚。
其实胡辣汤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网上一度有传言说,河南胡辣汤分为三个派系:一是逍遥镇胡辣汤,多用青色大铝锅盛汤,其中药味和胡椒辣味突出,主要靠牛肉牛骨提味;二是北舞渡胡辣汤,会用黄色大铜锅盛汤,汤味道绵润适口,主要靠羊肉提味;最后一种便是方中山胡辣汤,特色在于麻、辣、鲜、香,汤色鲜亮。
问题在于,不论是逍遥镇胡辣汤还是北舞渡胡辣汤,招牌多以“逍遥镇”、“北舞渡”命名,并没有出现以方作为姓氏开头,衍生出一系列品牌名。
外地人来到河南想喝上一碗正宗的胡辣汤,很容易被这庞大的方氏家族搞得傻傻分不清楚。
同样,游客到兰州想尝一尝本土特色的牛肉面,也要对美食攻略一步三回眸。
“马子缘”、“马安军”、“马安良”、“马忠华”、“马俊礼”、“马学礼”、“马有布”、“马有财”……甚至还有一个“马路牙子”。
兰州还有一个美食符号,“大胡子”。有“马大胡子”、“马国栋大胡子”、“清真-大胡子”、“南关大胡子”、“天连大胡子”等多个地方、多个姓氏的大胡子。
这些符号占领美食品类,有这几个原因:
成为了一种潮流符号,彰显着正宗
当“X姐”火锅流行开来后,许多网友开始从底料风味、菜品质量、甜品种类等各个维度将这些“X姐”们放在一起比较。结论就是,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基本不踩雷。颇有种“吃火锅,选姐就对了”之感。
真要从源头算起,最开始的几家姐火锅“珮姐”、“鸿姐”等,都是在重庆这片拥有37000多家火锅店的红海中厮杀出来,获得本地老饕的认可,开店到北上广。
珮姐进京首店翻台率达7.7、坪效8万;鸿姐即使在工作日也能排队好几百桌;杉姐的声量达到了“全网触达量20亿+”……
从品牌渊源追溯,到菜品口味质量,再到排队数量和传播热度,这几家较老的“姐”把口碑、声量立在了这里,成为了“正宗”的代名词。
后续的“X姐”们才会顺势而起,借着这股东风,将“X姐”的名号继续做大做强。
给人以亲切感
用“姐”这个日常化的称呼做引子,可以拉近了和消费者的距离感。另一方面,相对于一些拗口的品牌名,这样更加接地气的名字也更容易传播和记忆。
突出品牌故事
针对于“X姐”火锅而言,一些品牌有自己的独家故事。珮姐官网用了大幅版面来介绍“珮姐”二字的由来,杉姐更是做了宣传片来增加消费者对于杉姐的好奇心理。
而方氏胡辣汤和马氏特色牛肉面,大概是当地的第不知道多少代传人吧,这些名字都为品牌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像“X姐”火锅、方氏胡辣汤、大胡子烧烤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店名开始,融入正宗、成为正宗,再把这一名号做大做强,也不失为一个捷径。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余从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