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倒逼一大批精明的餐饮创业者,重新挖掘自身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和模式中。如通过挖掘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元素,来对“外来餐品”进行改造让其更符合我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通过对传统古朝、民俗文化的元素挖掘,来对产品形态和场景进行升级,让品牌更符合我国消费者的品味。
而且,国有品牌经过这么多年对西式餐品的研究和摸索,早已熟悉了这些餐品的制作工序和流程。外加本土品牌更了解和熟悉我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口味,这让他们具备对“外来菜品”重新定义和再创新的能力。
3、收入降半,内卷加重,迫切以“国产化”来求突围
疫情期间,各品牌之间的内卷严重,产品结构和商业模式越来越“双胞胎”,为寻突围,各路品牌和网红餐厅开始寻求突围之道,于是纷纷“外来餐品国产化”来寻求产品上的突破和“装修场景国潮化”来寻求场景上的突围。
03
“国产化”会带给餐饮人哪些机会?
虽然“外来品类国产化”还处于发展阶段,想真正意义上反向超越,还需要一点时间。不过它在现阶段给餐饮带来了三个机会。
1、突围机会:通过“国产化产品+国潮化场景”实现同质化突围
在茶饮业,霸王别姬和茶颜悦色凭借“茶饮+国潮”立刻从同质化严重的茶饮市场杀出重围,走了一条自己的路。
那么凭借"国产化产品+国潮"的一些咖啡、汉堡、披萨、轻食等从逻辑角度来说,应该也能从同质化的竞争市场中实现突围。
如用“国产化的产品”实现产品的突围;用“国产化的场景”实现场景上的突围。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上述提到的塔斯汀,凭借以“中国汉堡+国潮化场景”便从一众的西式汉堡中杀出一条路,并且实现了逆势。
这说明“国产化”是可以给以“外来品类”为主营业务的餐饮创业者,,提供从一众同质化市场上杀入一条“蓝海”的机会。毕竟,西式已成红海,它的对立面,中式必然就是蓝海。
2、引流机会:“国产化”可为品牌带来巨大的曝光
烘焙、咖啡、汉堡、披萨等品类,一旦“国产化”,很大程度会形成话题,被人讨论,在讨论中品牌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曝光。
这是因为,这些外来品类一旦“国产化”,必然会打破消费者对外来餐品的“固有形象”,尤其在国民意识的觉醒下,很容易形成中式和西式的讨论。
以中式汉堡和西式汉堡为例,汉堡“国产化”后,中式汉堡在抖音有了2亿的曝光量,可见背后巨大的讨论性和曝光性。当然,这些讨论和曝光必然会为品牌带来巨大的流量,进而为品牌的后续的盈利带来更多可能性。
3、超车机会:国产品牌比“外来品牌”更有机会,更有韧性
19年前我国大多消费者对国外的品牌多少有点“崇拜的情绪”,总觉得这些品牌能为他们带来身份上的“高贵”,社交上“荣耀”,品味上的“独特”。
可这些年伴随国民意识的觉醒,外加国产西式餐品口味更符合国人标准,价格又实惠公道。这也导致越来越多年轻人青睐本国餐饮品牌,不再忍受外来物种的“平庸”。
所以,这两年我们经常在各个报道看到一批批“外来物种”要么品牌老化,又不愿积极求变被市场“劝退”;有的坚持“冷艳和高傲”不愿“低头”,为此被抢夺了市场地位。
这也给我国品牌又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趁着外来品牌水土不服的时机,快速抢占市场,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小结:
经济强则文化强,文化强则餐饮强。
“文化自信”成为推动新餐饮从精神内核到外在形象不断演化的重要力量,外来餐饮品牌“国产化”成了必然趋势。
毕竟中国几千年的餐饮文化和饮食传统早已在根深蒂固,外来的品类想要长足发展下去,要么适应生存,要么淘汰出局。
而在这场外来餐饮品类“国产化大改造”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更多的餐饮新机遇。
来源:职业餐饮网 特约作者周半仙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