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职业餐饮网 特约作者周半仙
国潮风席卷而来,中国餐饮业也正在进行一场“国产化”大改造。
轻食行业,在传统西式轻食头部品牌们破产清算、“卖身”易主时,中式轻食“乘势而起”;
咖啡行业,把“咖啡奶茶化”当杀手锏的瑞幸赶超星巴克,茶颜悦色更是推出子品牌“鸳央咖啡”,直接打出“新中式咖啡”的定位;
汉堡行业,先是塔斯汀喊出要做“中国汉堡领潮者”,紧接着12月份,西贝也推出“中式汉堡”,主打馒头夹菜,目标开店万家……
“中式化轻食”、“中式化咖啡”、“中式化汉堡”....这些外来品类仿佛在排队“国产化”,在餐饮业掀起一股“国产风”。
01
餐饮业正在掀起“国产风”
6月份,“国产风”攻占轻食。
和西式轻食相比,“中式轻食”在制作、口味以及形式都更“丰富多彩”。如制作上,有蒸、煮、炖、焖、拌等比西式轻食更复杂;口味上,有麻、辣、鲜、酸、甜比西式轻食更丰富;形式上,有火锅类、凉皮类、面食类比西式轻食更多样。
除了轻食外,“国产风”也在咖啡的山头插上军旗。这些咖啡口味、杯子、场景也纷纷被“国产化”改造。
如咖啡口味“国产化”,咖啡+茶云南的茶叶/玫瑰花/牛乳等茶咖、咖啡+鲜果的果咖、咖啡+酸奶/牛奶的奶咖等等;咖啡杯“国产化”,咖啡杯被换成了瓷盖碗或竹筒;咖啡第三空间“国产化”,“竹隐公馆”把800年历史的古宅改造成咖啡馆;角落咖啡将岭南传统建筑和药房结合。
汉堡也未能“逃脱”。
在抖音上搜索“中国汉堡”的话题有2亿曝光,这些汉堡制作方式以汉堡皮现烤为主,将胚体从中间切开,放入烤炉烤制,刚烤出来,中间“蓬蓬的” ,吃起来不仅韧性足,还带着一股黄油味。
除汉堡的制作方式不同,国产汉堡夹菜品也极其丰富,除西式汉堡中常见的火腿、牛肉、鸡排外,还有北京烤鸭、梅菜扣肉、麻婆豆腐、龙虾等,夹心配料还有羽衣甘蓝、凤梨等。除了上述差距,小吃的搭配也有差异。西式汉堡通常以鸡块、鸡翅、鸡米花、土豆泥、薯条为主,国产汉堡则以鸡脖、薯球、山楂乌梅汁、南瓜露、红枣黑米浆等中国风小吃为主。
披萨也被“国产风”侵袭。
如比萨玛尚诺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市场,在比萨中融入了各种带有中式特色的菜品:比萨+北京烤鸭、比萨+鱼香肉丝、比萨+宫保鸡蛋......今年初,麦当劳与文和友联合推出了“文和友香辣小龙虾烤鸡堡”“文和友香辣小龙虾嫩牛五方”;必胜客在台湾推出了新口味“香菜皮蛋猪血糕披萨”。
这些“外来品类国产化”我简单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三种普遍的特征:
特征一、带有国潮元素。如塔斯订,定位中国汉堡,品牌logo以及装修的主色皆以中国喜庆的大红色为主,它IP“塔狮”的设计,又融合中国传统“醒狮”身上七宝独角、祥云眉、龙鳞目、金铃等元素。
特征二、符合国人饮食文化。这些产品口味很符合国人口味的“复杂性”,如咖啡的果咖、茶咖、奶咖等,轻食的酸甜苦辣。
特征三、借助国产技术和平台。以星巴克为例,经过多年的培育,除了它的第三空间外,它的其他模式早已“国产化”。如借助企业微信,+公众号+社群等私域池子,深耕私域领域;借助美图+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上新外卖业务;借助“国产互联网技术”,乘坐“大数据”列车。
02
为什么会外来品类逐渐“国产化”?
一时之间,外来品类刮起了“国产风”,这其中又有哪些底层逻辑呢?
1、稀缺性和新鲜感消失,脱掉“洋装”回归“吃”的本质
疫情这些年,随着消费者的钱袋子被掏空,消费者对未来充满了各种担忧。
这导致他们不再为“不必要的需求买单”。如“杜绝不必要产品份量”,所以小份量菜受青睐;“不为过量的空间买单”,所以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失效;“不再为过度的欲望花钱”,所以喜茶、奈雪等高端茶饮的品牌溢价不再灵验。
消费者在需求上的“断舍离”,让其非常在意产品价值,外加他们对产品口味的挑剔“近乎苛刻的程度,他们不再能忍受口味单调,形式单一的西式餐品,而更加青睐口味丰富,形态多样中式轻食、咖啡、汉堡等等。
2、国潮文化强势觉醒,中式餐饮对“西式餐品”大改造
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年轻人对我国的文化重新燃起信心和兴趣。
这时他们也开始从崇拜外来文化,到现在逐渐认识到我们自身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共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