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深度分析!全国“放开”防控后,餐饮人该怎么办?

  来源:红餐网 蒋毅

  控优化后,餐饮到底该怎么干?如何度过接下来的“阵痛期”?坚守还是放弃?资深餐饮老炮分享了5条建议,全文近2万字,是红餐网今年以来发布的最长的一篇文章。字字珠玑,供各位餐饮人品鉴。

  还有半个月,2022年就结束了,把时间拉回到一年前的现在,可能没人会想到,2022年居然是三年来最惨的一年。单就成都而言,加上当下正在经历的这次,今年先后已经经历了五次疫情,上半年平均每间隔两个月一次,下半年变成每间隔一个月来一次,其他省会城市的遭遇也都差不多。

  疫情的反复,让全国各地的餐饮从业者苦不堪言,承受巨大的经营和生存压力。好在,就在大家快到承受极限时,全国调整了针对疫情的管控措施,从郑州开始,到广州,到重庆,到成都等各个省会城市,都开始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优化措施刚出来时,全国上下欢欣鼓舞,大部分餐饮老板也都松了一口气,摩拳擦掌积极准备复工,准备迎接即将而来的春节档生意。但遗憾的是,餐饮消费市场并没有如预期的快速回暖,很多已经营业的餐厅,客流几乎没什么太大变化!

  对此,各类媒体也接连发表主题文章,探讨防控措施调整前后餐饮业的局势变化!可以看到,目前行业基本上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全面优化疫情防控后,餐饮消费市场可能需要一个恢复周期,短则六个月,长则九个月。

  为什么?

  一方面是现实情况,虽然全国上下都不再强行要求做核酸了,但疫情本身并没有结束,以前的管控措施相当于在用物理隔绝的方式控制病毒传染;现在优化防控后,感染的速度和范围可能会迅猛扩大,这几乎是我们所有人必须面对,且无法回避的现实!

  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因为前面的现实情况,市民担心自己被感染,心理上多少会有些担惊受怕,可能会主动放弃去公共场合。

  上述两方面情况,对以餐饮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而言,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餐饮行业的复苏,取决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同时匹配:光有消费意愿,没有消费能力,不行!比如学生群体和刚走上岗位的年轻上班族,他们有很强的消费意愿,但受限于消费能力,无法敞开消费。

  反之,光有消费能力,没有消费意愿,也不行!好比大量有消费能力的中产,他们有消费能力,但选择居家不出,即便消费也转移到线上消费为主,减少了去实体店的频率和次数。

  面对这样的现状,以及接下来可能长达几个月的消费疲软期,餐饮人何去何从?是选择放弃离场,及时止损?还是选择继续坚守?如果选择继续坚守,如何做好风险防范,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作为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专注于研究单店稳定持续盈利,亲眼见证餐饮被移动互联网改造的全过程,并亲身经历餐饮多次转向的老餐饮人,我想结合自己在餐饮一线的思考,给大家几条真挚而诚恳的建议!

  01

  识时务者为俊杰,及时止损不丢人

  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两个月,对很多餐饮人来说,可能到了要提前做选择的时候了。我知道,很多人原本是计划等春节结束后再做选择,因为他们曾经对冬日旺季充满期待,但从目前各地消费者感染的情况来看,经营情况不太乐观。

  到底是继续熬,还是放弃?很多餐饮人犹豫不决,主要有两大顾虑:

  其一,从资金投入上来看:因为曾经对后期经营拥有期待和信心,所以哪怕今年多次遭遇疫情,很多餐饮人也没选择放弃,继续苦苦支撑。有人甚至不惜高额举债,以维持餐厅的正常运转,谋求春节档盈利,对于这类餐饮人来说,现在选择放弃,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坚持失去意义,而且,所有投入都拿不回来,变成实实在在的损失,这是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

  其二,从心理负担上来看:一方面是理性觉得应该放弃了,但心理上难以接受,因为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如果突然放弃,内心会有一种没有着落的恐慌感;另一方面是面子问题,坚持了这么久,甚至举债经营了这么久,选择关门意味着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不管是在家人面前,朋友面前,都感觉面子上挂不住!

  听起来很可笑,居然还有因为面子而不理性的!别笑,这是事实,而且,在餐饮业,这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餐饮新手从进入到最后离开,中间长达好几年都没赚到钱,但一直不放弃,就是因为要么带有不切实际的希望,要么带有不愿舍弃的面子,总想证明自己是可以的!但遗憾的是,现实总是很残酷!

  那么,理性的做法是什么?餐饮是一个高倒闭,高淘汰的行业,最近这些年,行业的年复合倒闭率据说已经超过100%。有些所谓好口岸的铺面,一年会倒闭好几次,所以,认清现实,大多数人都在餐饮行业亏过钱,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你既不是亏损最多的,也不是什么知名的大人物,没必要太在乎面子上过不过得去!该止损时要坚决止损!

  什么时候要立即止损?主要是两种情况:

  第一种:举债经营,而且债务已经接近甚至超出你的资产总额的一半。

  比如,你有一套房子,价值200万,但你现在因为经营餐厅,所欠的债务已经接近100万!这时就应该立即止损,认亏出局!

  为什么是这个标准?因为银行抵押贷款,大概在资产的60%左右,如果你举债数量达到资产的50%,那么最坏的结果还可以用资产抵押的方式来还债,然后还有剩下的10%来维持基本生活保障,以便谋求下一份职业!这至少还能让你有一个相对平稳的心态,去面对后面的生活!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创业者来说,一旦负债接近资产总额,甚至通过高利贷的方式超过了资产总额,那一旦遇到疫情这样的不确定性,面临的境况很可能就是,从心态到精神的全面崩溃,而且会把家人都卷入这种负面结果里,那些妻离子散,惨淡收场的创业者,算是最好的例证!

  所以,把自己的负债总额,控制在资产总额的50%以内,一旦接近就坚决止损出局,抛开当下的面子观念和不甘,抛弃对未来的各种臆想,立即、马上选择置身事外!先跳出泥潭了,再来想怎么把脚上的泥巴洗干净,否则,你在泥潭里,脚上的泥巴只会越来越多,而且可能弄得全身都是!

  第二种:懵里懵懂,对如何继续经营没清晰的思路。

  哪怕疫情彻底结束了,你要如何通过餐厅盈利?你的目标客户是谁?有没有?有多少?他们在哪里?你如何触达他们?触达他们需要付出什么样的成本和代价?触达后他们是否感兴趣,愿意来一次?真的来了,你怎么让他们记住你的餐厅?然后以什么方式让他们愿意再来?愿意常来?

  上面这些问题,你能清晰且坚定的知道答案的有多少?有能力解决的有多少?每一个问题背后,又涉及到很多问题,拿目标顾客来说,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疫情前的目标客群,与当下的目标客群,以及疫情结束后的目标客群,肯定是有很大差别的。

  比如,有些人都失业三年了,他们虽然还是相同的那群人,有消费意愿,但没了消费能力,从消费角度,他们就不再是“他们”了!你如果还继续在等着做他们的生意,那后果当然就会很糟糕!

  餐厅的本质,就是为目标消费者提供他们自身无法解决的多样化消费需求,这背后所涉及到的问题,你作为餐饮经营者,必须要非常清晰地去搞清楚:顾客到底有什么样的消费需求,而你自己能提供什么样的消费需求,这两者之间越匹配,你赚钱的概率就越大,反之,你就是在玩一场赌博的游戏,只是自己以为在创业而已!

  所以,不管你从事餐饮有多久,也不管你已经是举债经营,还是即将举债经营,如果你对上面这些问题没有清晰的答案,那么,强烈建议你选择放弃餐饮,换个行业赚钱!因为,开餐厅必须面对和解决上面的这些问题,而且还不止是这些问题,回避不了的,这就是餐饮老板每天要面对的命题!

  只是,大多数餐饮创业者并不清楚而已,他们把开餐厅想得太简单,觉得没什么技术含量,不需要什么专业能力,请个厨子,做几道菜,租个门面就可以开始赚钱。对不起,这样的认知水平现在已经过时了!拥有这些传统观念和固有思维的餐饮创业者,赶快放弃吧,别把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拖入泥潭了!

  02

  如果选择坚持,想清楚底线在哪里

  前几天,一个学员给我来电话,他从事餐饮已经十多年,最高峰时,在六个品类赛道里拥有超过十家餐厅,疫情后开始陆续关店,到今年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店了,现在最后这个店也开始亏损,而且他从七月份开始就举债经营了。现在他很迷茫和困惑,问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他是属于在餐饮里面赚到过钱的人,而且是在多个品类和赛道都赚到钱,用传统的话说,是一个拿到过结果的人,所以哪怕是举债经营,问题也不是很大,只要疫情过去,餐饮行业恢复到正常水平,他还是会比同城、同商圈的其他餐饮人,更容易赚到钱,因此,我没有第一时间劝他放弃!

  但,我非常认真地给他一个建议,那就是,给自己的家庭留下最少一年的基本生活开支,以面对不确定的最坏结果。哪怕是举债,也要把这笔钱给留下来,有多余的部分再拿来用在餐厅经营上!这是底线,不能突破!今天,也把这个建议给看这篇文章的其他餐饮同行们!

  为什么这么说?

  餐饮创业,如果赚到钱了,当然是全家受益,皆大欢喜;反之也一样,如果因为餐饮创业而亏钱,那也是全家受累,跟着受苦!而疫情的反复,意味着餐饮行业的风险是不可控的,短时间内,行业没有确定性,谁都有可能亏钱,当然,也有可能撞个大运赚上大钱!

  市场的不确定性,确实能给我们带来创业的“刺激”,这也是创业的魅力所在,但不要把这种不确定性带给背后的家庭,尤其是自己的妻儿和父母,他们应该只想要拥有稳定收入的确定性,并不享受“创业的刺激”,只是没有说出来,不给打拼的你增加额外的负担而已,因此,应该为他们做一层风险的“物理隔绝”!

  而最基本的物理隔绝,就是给他们留足至少一年的基本生活开销,哪怕是创业失败了,也至少在一年时间以内,可以不改变他们当前的生活标准,否则就太残忍,也太不负责任了。再次强调:这不是高要求!不要让自己的妻儿和父母,为自己的创业失败,去承担原本不应该去承担的后果,这是底线!

  从小,不管是圣贤书,还是长辈的言传身教,都提醒我们做事要有底线,餐饮创业也是如此,认同这个底线,守住这个底线,再来谈拼搏和奋斗,才变得有价值,也更有底气去面对行业的不确定性,看看如何从不确定性里找确定性,如何在这个行业长期待下去!

  03

  重新梳理餐饮目标,找准努力方向

  曾经,餐饮创业者拥有很多不切实际的目标,有些餐饮人一个店都还没有开,却已经在讨论几百个店要如何做;有些餐饮人一个店才刚赚点钱,就开始投资做中央厨房,要做大做强;有些餐饮人自己当着翘脚老板,却到处去给人吹嘘要做小野二郎这样的匠人……

  这些行为上的分裂和拧巴,其实来自于对目标的模糊!当然,这不怪餐饮人个体,整个餐饮行业都陷入一种集体的虚妄和自嗨之中,而这要“归功于”移动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餐饮是深受移动互联网影响和左右的行业,正是因为微博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才使得餐饮由传统的“产品为王”时代,顺利过度到当下的“用户为王”时代;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才让餐饮由原本的堂食这一条腿,变成了堂食和外卖两条腿走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达,瑞幸这样的品牌才有机会实现一年开几千家店、两年之内上市的创业神话!

  餐厅一线,也深受移动互联网的影响,比如餐厅的养客期,也从原本一年以上的标准时间,缩短到以周为单位,甚至以天为单位,最极致的是一夜之间全城皆知,以至于很多餐饮新手,压根不知道餐饮行业有“养客期”这三个字,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居然变成了一夜爆红或短时间内爆火。

  感谢疫情,它为整个餐饮行业狠狠地踩了一下刹车!

  看到这里,很多餐饮人可能忍不住要吐槽,怎么还能感谢疫情呢?不是应该痛恨、憎恶它么?对不起,就是应该感谢!大家回想一下,移动互联网这十年,餐饮行业也迎来了爆发式发展的十年,但真正享受到时代红利的餐饮人有多少?每个餐饮人身边可能都有一个或多个因为餐饮创业而暴富的案例,但请不要忽略比例问题!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疫情前。第一个是,餐饮行业的年复合倒闭率已经超过100%,最高好像达到了110%,怎么来的?就是有些所谓的好商铺,一年换好几个老板,倒闭好几次,单就这个铺面来说,复合倒闭率相当于300%-400%。疫情这三年,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但大概率更高,而不是更低了。

  第二个是餐饮行业的平均寿命,缩短到508天,也就是不到1.5年。虽然我们还能在身边看到很多经营多年的老店,但绝大多数新店都活不过半年,所以求平均后,整个餐饮行业的平均寿命就被拉低到这个水平。同样,这是疫情前的数据,疫情后的行业平均寿命,大家觉得是更好看了,还是更难看了呢?

  确实,移动互联网给整个餐饮行业带来了爆发式增长的机会,出现很多创业神话,涌现了很多创业人物,行业总产值也是年年飙升,但遗憾的是,表面繁荣的背后,是垃圾场里每年上千亿的建筑垃圾,以及废品回收公司手里的各类餐饮设备,这些全都是餐饮老板用真金白银换来的“累累白骨”!

  这背后,就涉及到我刚才所说的“比例问题”,也就是说,看似繁荣昌盛的餐饮行业,真正在良性健康发展的餐厅,比例很小;餐饮行业里,真正赚到大钱的餐饮老板,比例很小;餐饮行业里,真正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比例很小……绝大多数餐饮人,其实带有严重的盲目性,他们被极小比例的暴富案例和创业故事吸引而进入餐饮,当了行业的炮灰。

  所以,当然应该感谢疫情的刹车作用。

  它把餐饮行业那些,曾经隐藏在表面繁荣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给全部暴露出来,不仅让身处餐饮之中的人,重新思考自己到底要怎么做餐饮,也让目前身处行业之外那些蠢蠢欲动的人,更加理性和清晰地看待餐饮行业,一定程度上避免再犯前辈们的盲目错误!

  也因为疫情的刹车作用,我们餐饮人才有足够的时间,来重新思考和看待自己在餐饮行业的目标!如果疫情三年下来,你还不愿意静下来,思考行业本身的问题,还像疫情前一样,成天梦想着一夜爆红,一年开几百家店,那只能说,疫情对你的打击还不够,你的餐饮之路还不够惨,你还要继续交学费才行!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是回归餐饮本身,深度思考一家餐厅,到底应该怎么赚钱?毕竟,在全国上下一片哀鸿的情况下,全国各个城市里照样还有一些餐厅不受影响的正常盈利,甚至还有一些餐厅的营收和利润在逆势增长,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虽然比例也很小,但这不是给了大家方向和目标么?我身边这些业绩稳定的老板,他们一点也不焦虑,每天充实而自在。

  所以,把目标分成分级,原本的大目标放一放,当务之急,我们是不是能定个基于餐厅的小目标,比如:餐厅如何才能不亏损?如何保住餐厅的盈亏平衡点?在此基础上如何增加利润?如何让这种利润拥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如果已经有好几家店,而且都不赚钱,那能不能只留下一家?聚焦精力于这一家,把前面的这些问题给解决掉!

  看到这里,我知道,很多人又会吐槽,说我这是废话,意思是谁不想搞懂这些问题呢!关键是方法,但对不起,这里我要再次唱反调:整个餐饮行业,缺的从来都不是方法,也不是行动,因为大多数餐饮老板,每天都在店里从早到晚的辛苦付出,也在尝试用各种方法,哪怕有些方法是道听途说,他们也在积极实践,但为什么,大多数餐厅还是不赚钱呢?

  开餐厅,曾经只要老板舍得干,单纯依靠辛苦付出就能赚钱,但对不起,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简单模仿别人的方法去经营餐厅的做法,在移动互联网早期很流行,也很有用,但到了现在,对不起,也已经过去了!当下和未来的餐饮,缺的不再是单纯的辛苦劳力付出!也不是简单照搬的方法,这些无法实现餐厅稳定持续盈利的目标。

  那么,大家到底缺什么?缺的是关于餐饮的正确认知。

  正因为缺乏对行业本身的正确认知,缺乏对餐厅本身的正确认知,餐饮人才会对自己的创业之路缺乏清晰的目标,再加上行业的表面繁荣所带来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大多数餐饮人沉浸于缺乏目标的假忙碌,除了感动自己之外,并没什么用,该亏损继续亏损!该倒闭照样倒闭!

  04

  重构餐饮基础认知,理清生意逻辑

  餐饮行业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很多连锁品牌,都是从一家,或者几家赚钱的餐厅开始起家的,这些单店经营的创始人们很厉害,可以把一家餐厅经营者风生水起,口碑和利润双丰收,成为商圈内其他同行艳羡的对象。

  那么,大家是否深度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在单店上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力的优秀创业者们,做连锁后也能依靠加盟费等收入实现暴富,但大多数却不能让自己的连锁品牌变得优秀,往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问题重重,甚至短短两三年后就急转直下,到最后偃旗息鼓,甚至彻底从市场消失。

  请问,这是为什么?

  可能有人说,开单店是精力充沛,做连锁就精力有限!

  可能有人说,开单店是单打独斗,做连锁要团队作战!

  可能有人说,开单店是事情简单,做连锁是事情复杂!

  ……

  都对,但都是表面原因。

  本质上来说,开餐厅和做连锁,就压根不是一类生意,它们是两类生意,不是生意不同的两类生意,而是完全相反的两类生意。请大家注意,区分我这里所说的“不同”与“相反”之间的差异!因为,接下来的内容,才是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一共包含多层逻辑。

  第一层是生意逻辑:

  毫无疑问,餐饮就是一门生意,生意就涉及到买卖两端,收钱的卖方,遵循的是赚钱逻辑;与之对应,掏钱的买方,遵循的是花钱逻辑,那么,谁是生意成立的关键?当然是花钱逻辑,所以,开餐厅老板想赚钱,要先了解消费者的花钱逻辑,弄清楚后,再倒果为因,针对花钱逻辑去做匹配,也就成了我们的赚钱逻辑!

  正常情况下,四类情况会让人心甘情愿地掏钱,分别是:为消费花钱,为投资花钱,为原材料采购花钱和为安全花钱!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四类完全不同的生意,其中,为安全花钱的生意,基本在国家或者大型机构手里(比如保险公司),普通人没机会接触,所以这里不做阐述!

  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主要是涉足三类生意:消费类生意,投资类生意和材料采购类生意,支撑这三类生意合理运转的背后逻辑完全不同,甚至相反,考虑到篇幅问题,本文章不展开详细说明,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彼此的差异。

  首先看消费类生意,表面看,买方花钱买的是有形的产品,但实际上,买的都是“使用产品的感觉”,而并非产品本身,为什么?因为任何产品都自带两层属性:表层是基于物理功能的客观属性;里层是基于精神感受的主观属性。

  绝大多想赚钱的卖方,对产品的理解和认知,仅仅停留在表层,也就是基于物理功能的客观属性,所以他们热衷于介绍产品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有什么功能,起什么作用;但买方真正关心的却是里层,是“与我何干”?也就是我使用这个产品有什么好处,能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觉?这个产品是否能给我带来快乐、幸福和满足这些感受?

  所以,所有想在消费类生意里赚钱的人,需要的是感性思维超越理性思维,学会将相同的东西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并把这些效果与某个人群关联起来,这方面的能力越强,越有可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不专业也没关系,哪怕是撞运气撞对了那种感觉,也可能有轻松赚钱的机会。

  再看投资类生意,与消费类生意不仅不同,而且完全相反:因为投资者花钱,买的是增量收益的可能性,要的是投资回报,而且期望回报越多越好,这是出发点,最终是否能获得想要的投资回报,那只是结果,千万不要把出发点和结果混淆了,否则就无法清晰地认知投资生意。

  基于投资生意关系中花钱方这种出发点,所有做投资类生意的人,需要的是理性思维超越感性思维,要对资金从进入到离开的全过程,做精细化和专业化的研究,从专业调研开始,到专业服务结束,中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各项专业能力的持续投入和付出,脱离专业去依靠感觉做投资,结局一定很惨。

  比如,在股市里赚钱的股民很少,亏钱的股民居多,为什么?因为,炒股的本质就是一项投资,而绝大多数市民在炒股上面都不专业,他们全是靠感觉在买股票,差别在于:要么是自己的感觉,要是别人的感觉,所以电视和网络里,伪专家大行其道,相信这些伪专家,根据他们的推荐去买股的股民,就属于典型的“依靠别人的感觉”做投资。

  投资类生意,必须要拥有非常扎实的专业能力,从钱进入投资项目那一刻开始,到增量收益到手,落袋为安那一刻结束,整个过程充满紧张和焦虑,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又与消费类生意相反:消费类生意的全过程,必须是一个幸福,快乐和满足的过程,否则,生意没法持续。

  最后看原材料采购类生意,它的逻辑是,花钱方要的是该原材料变成成品后的增量价值,而不只是该原材料的价格本身!这必然带来两个结果:如果该材料拥有唯一性,基于它的产品能带来很高的增量价值,那么买方愿意为它付更高的采购价;反之,如果不能给终端差异带去任何差异,那么花钱方一定会想方设法降低采购价!

  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背后遵循的是同一个思维逻辑和行为模式,也就是原材料采购生意的本质,一定是追求从原材料到成品之间的增量价值,越多越好!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以我们豪虾传的龙虾油和火锅底料为例,加以辅助说明。

  豪虾传在成都餐饮市场已经十三年,我们自己研发的卤煮味道,拥有非常强的辨识度,明显区别于市面上其他所有龙虾店的味道,因此,今年我们推出衍生的卤煮龙虾油,测试性地推向市场,结果呢?在价格远高于其他食用油的基础上,销量还很不错,目前已经拥有了稳定的采购方。

  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餐饮同行拿了我们虾油以后,嫁接到他们自己的产品和调料里去,要么提升了以前的菜品味道,让味道变得更有辨识度;要么是推出新菜品,增加了同商圈的竞争力,不管哪一种,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因为味道差异化带来的增量价值更大。一道菜多花几毛钱成本,但售价高出几元钱,还有客人愿意买单,同时还有了强记忆点。

  相反,现在国内的火锅底料市场一片哀鸿,所有做火锅底料的厂家,不管大小都在狠打价格战,火锅底料的供货价无限接近成本;而连锁火锅品牌在加盟商管理上也焦头烂额,因为很多加盟商总是对外采购更便宜的底料,哪怕总部采取各类惩罚措施,也无法阻挡他们的违规操作。

  为什么?就是因为各个火锅底料厂提供的底料,源头上大同小异,到火锅店以后,在售卖终端无法带去差异化,哪怕是专业人士认为有差异化,但消费者对这种差异化不敏感,不在乎。在这种情况下,火锅店不敢在锅底上涨价,也不敢卖得比周边其他火锅店更贵,但他们是采购心态呀,怎么办呢?

  就只能是想办法,降低火锅锅底的使用成本和采购成本:降低使用成本就是把一口锅底的量,拆分成两口锅底使用,甚至还有人拆分成三口锅底使用;降低采购成本就是到市面上,寻找更便宜的底料供应商,哪怕面临总部的惩罚,也要顶风作案,因为想赚更多钱。

  通过龙虾油和火锅底料的差异,大家应该能更直观地知晓:原材料采购生意,花钱方唯一在乎的就是这个原材料,是否能带来更多的增量价值,你想做这类生意,就必须要把握两个核心方向:要么提供专属性产品,让别人可以因为差异化卖高价;要么卖大通货,能降低采购和生产成本,让别人可以节约更多采购费,否则,一旦出现更便宜的产品,你一定会被抛弃。

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人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