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海口的汉阳廷自助烤肉,职餐记者经常去店里就餐,从最开始的86一位,现在整体调整价格为78元一位,学生午餐只要65.8元,晚餐只要75.8元。
而观察其菜品也略有调整,牛排有所减少,之前的寿司一类的都被甜点所替代,网友反映很多之前有的菜品都下架了。
这些还都是职餐记者经常去打卡的一些餐厅,“窥一斑而见全豹”,整体餐饮都在默默探索“降价”来艰难都日。
餐饮的“降价”生存战,正式打响!
如果说茶饮是头部品牌引领“内卷”,红利殆尽后的洗牌之战。
那只能说它是餐饮赛道率先去接受洗礼的一支队伍,继茶饮品类之后,其他品类都慢慢地开始了降价“自保”之旅。
为何大家都默默地开始“降价”?这背后又暗藏了怎样的信号?
1、服务员比顾客多,消费力下降,客流下滑,餐企的日子越发难过
“商场里的服务员都比顾客多!”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数据是最能说明问题的,1-6月据相关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总额同比下降0.7%,餐饮收入下降7.7%。
而无论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受疫情影响,客流都仅为去年的一半都不到。
北京地区TOP20购物中心的客流指数变化数据显示,自2021年6月来该数据总体呈不断下降趋势,并在2022年5月遭遇低谷。
而疫情的影响在上海购物中心客流量TOP20的商场中更为明显和直接,3月至4月间,购物中心客流总量遭遇断崖式下降,4月客流总量几乎完全收缩,由于堂食受限,6月客流虽有提升,但总量指数仅为去年同期的33.97%。
顾客都不能或者不敢出门,餐厅的客流自然就会直线下降。
再加上经济环境的影响,顾客腰包瘪了,消费力下降,一些中高端餐厅的客流也受到巨大影响。
正如经济学大师蒂姆·哈福德在疫情初期写下的一段话:“一天的封锁只不过是一个公共假期,两周的封锁未接到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人,三个月的封锁会造成持续数年的广泛破坏”。
餐饮人在疫情的影响下,已经度过了三年的“不确定”日子,降价已经是如今挽回“牌局”不得不做的选择。
2、部分高端餐饮品牌,为了获得“新客”调低价格
疫情带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通货膨胀,让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希望为未来储备更多资金,其中39%已经将储蓄作为长期目标,52%表示消费能力有所下降,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消费决定。
可见,顾客的腰包瘪了,每一次消费都在“货比三家”,三思而后行,这对很多主打高端品质的餐厅影响很大。
经济好的时候,吃一顿贵的不以为然,但连生活都不能保障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放弃高端消费。
以前可能高端餐厅只锁定的是能够消费到500元以上人均的“精英客群”,但现如今客群变少,曾经的客群面太窄了,就需要拓宽新群体,所以将价格调低,门槛变低,让更多客人愿意进来消费。
3、团购、打折、降价,为了刺激顾客消费抢占市场
而其他如海底捞一样,推出“打折、团购、低价”套餐的餐企,则是为了刺激顾客消费,用极高性价比抢占市场。
如果说高端餐饮降价是为了获取新客群群体,那大部分连锁品牌餐企降价,则是为了刺激顾客消费,让顾客能够有进店的冲动,从而抢占那逐渐变小的“市场份额”。
客流的骤减,让愿意出来吃饭,到线下门店体验的人越来越少,僧多粥少的现状,各家都在想方设法抢顾客。
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性价比”,以前吃一次海底捞可能2个人要300-400元,现在同样的产品品质和服务,海底捞这样的大品牌也就200多块,顾客当然会选择大品牌而放弃其他小店。
在“打折降价”等刺激消费之下,一部分市场份额就在这种“降维打击”之下被抢占。
总结:
贝佐斯曾说,“企业不是在增长的路上,就是在死亡的路上”。
价格战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与餐企地“绝地求生”。
求生存、抢市场,从茶饮到整个餐饮,降价是万不得已之举,却也是目前为止活下去的最好方法。
疫情、消费力下降,整体餐饮增速放缓,所有企业都面临着增长难题,向上无法突破,就只能向下虎口夺食 。
你的餐厅“降价”了吗?
来源:职业餐饮网 旖旎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