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张鳗鱼
新玩意儿又来了:法棍蘸麻婆豆腐、菌子擂椒伴大血肠,重庆小面配牛排佐牛藕茄盒、海肠捞饭配寿比南山金汤力。
01
“餐+酒”又火了?
不,是中式bistro!
年初爆火的“中式Omakase”有人被割过吗?
预定两个月,上交2000+,即可享用一顿美味的家常菜,不仅有麻婆豆腐,还有炒青菜、炒河粉……
还没尝过“中式Omakase”的朋友也不用急,新玩意儿又来了。
最近,有一类云南菜在北京翻红了。性冷淡摆盘、因为少而尤显珍贵的云南食材、与米其林三星看齐的分量和上菜速度,以及“中餐西作”的烹饪手法……
一道包浆豆腐、豆花米线、木瓜炖鱼,在利用西式命名法重新定义后,点缀上少许极具溢价空间的高端食材,诸如鱼子酱、黑松露以及其他各种小众菌类,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北欧菜”。
精致的分量,选上一瓶好酒,妥妥一道“下酒菜”。
但实际上,这些翻红的云南菜并非出现在像火烧云、云海肴等知名云南菜馆里,而是一股脑扎进了“bistro”的怀抱。
无处不在的“云南菜bistro”
bistro直译小酒馆,最初起源于巴黎,代指那些提供平凡菜色的平价小餐厅,通俗理解也可以当成“法国家常菜”。
最初,这股bistro风刮进国内,是上海街头不断冒出一些全新的小酒馆餐厅,把三明治换成xx塔塔,用自然酒替换咖啡,打造浓浓氛围感。魔都人民带着几分漫不经心,轻轻松松传递出情调、文艺餐饮的魅力。
而社交平台的发酵,让bistro形式不断出现变体,从北京、上海到成都、杭州、广州、重庆,各式各样“中式bistro”横空出世,延伸出了云南bistro、贵州bistro、陕西bistro、川渝bistro、东北bistro……
重庆小面配牛排佐牛藕茄盒、海肠捞饭配着寿比南山金汤力,红酒配合烛光摇曳,菌子擂椒伴着大血肠共舞……
显然,bistro已经被彻底解构再重造,不由惹得网友发出感叹,“不要惊讶!在一家bistro店里,你可以吃到everything!”
02
“新一代网红”:
中西混搭小酒馆
从中式Omakase到中式bistro,“中餐日作”、“中餐欧作”正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而这些解构与重造,说起来也不难。
首先是在环境的重构层面。
这些“网红感”满满的餐厅,在环境上基本大同小异。一类走高级工业风,大多墙面装修保留初始模样,又从原始风格中延伸出现代设计,再配上昏暗的场景,角落的微光,小资精致感这就出来了;另一类走温馨日式风,大多暖色灯光、大量绿植再加上原木色餐桌椅。
也有一些剑走偏锋,用上了怀旧年代的“锦鲤”、“喜字”大花餐具,配上一杯茉莉乌龙冰清酒,反差感立马呈现。
其次是菜品上,氛围感摆盘+特色餐点,少而不精。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中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