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人真实的工作和生活被展示出来,再通过交朋友的形式,无形中拓展了不少合作机会。比如她的品牌在郑州的合伙人,就是从抖音上结识的。“前后定下来合作也就半小时吧,一切都自然而然。”
还有一些加盟商,也是在看了她的视频之后,慕名而来。对于陈盘盘这种“互联网原住民”来说,自己拍摄抖音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但是有可能结识一些有趣的人、见一些新鲜的事。“目的性不强的时候,反而有惊喜。好的个人IP是真实的,而不是去演一个剧本。”
在她看来,抖音是另一个“元宇宙”,无论线下有多火,到了短视频领域,就是另外一条赛道,要换一种竞争思路。从这一点来看,并不是所有老板都适合打造个人IP。
从“露脸”到“必须露脸”
有人盲目跟风,有人制造焦虑
曾经,打造IP是网红们的核心任务。悄然间,餐饮圈里的“大拿”和“精英”也纷纷下场,架起了摄像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明星纷纷退潮餐饮之时,餐饮人却陆续上线“做明星”。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在“带节奏”吗?内参君搜索资料时发现,不少IP打造的课程都大有“PUA”的风采,比如文案使用排比句,字字珠玑,同时表达一个意思:你的经验很值钱,不变现太可惜!
“有的人自己做成了IP,把这一套算法和逻辑教给大家,这不算韭菜。但有人为了卖课故意制造焦虑,就让人难以接受了。”一位同行坦言。他在一座四线城市做小龙虾店,这两年也是频频被周围“全民IP”的氛围折腾得有些焦虑。
当100个人都在说“餐饮老板要做个人IP”的时候,大家似乎就没有辨别能力了。有的老板甚至好没想好“为什么做IP”,就匆忙“跟着老司机上高速”了。
同时,“流量分散”带来的焦虑,也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受到口罩影响,门店生意反复无常是常态。以往,餐饮人通过挑选旺铺点位、高价转让费来获取线下好的流量方式,已经越来越“看不到希望”了。
与之呼应的是,这两年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短视频平台购物、了解品牌,大家的决策方式已经慢慢偏向线上了,养成了新的购买思维。
线下流量的不确定性,让大多数餐饮老板想要尝试在线上“搏一搏”。
此外,同行带来的攀比焦虑,也让人“抓狂”。
“当入局的人多了,这个圈子也有鄙视链。谁的粉丝多,谁的流量好,谁变现了,很透明。”一位受访者坦言,尤其是看到“线下生意不如自己”的人也可以夸夸其谈、收获一众粉丝时,那种焦虑感瞬间飙升。
回归真实
做IP并不是门店引流法宝
鱼龙混杂的市场,终将迎来洗牌。
随着越来越多真正有实战经验的“资深餐饮大佬”入局,最大的意义在于“正规军”的加入,让线上短视频越来越真实和透明。
“以前是大佬没时间下场来玩,餐饮人总是被跨界人割了韭菜。而现在大佬来了,有实实在在的一些数据、实战经验分享,必然对这个赛道也是一轮新洗牌。”
在李剑看来,做线上短视频,餐企老板要想清楚自己的商业闭环,形成一个自利和利他的闭环。
“只撒窝子不钓鱼。”李剑曾在公开场合表达过自己坚持做短视频的意义,“无论扮演怎样的角色,都能有深度且最大程度地对潜在客户完成利益输送。想清楚这一点,对客群的针对性才精准。”
“做人设”、“讲故事”,最终都追不上“真实”。
“IP的核心是人,展示人的性格、经历、成绩、通过这些让大众对老板产生信赖。”虾小士鱼小士餐饮品牌创始人孔硕分析,“个人IP的功效只有三点,一是提升社会地位,二是接广告,三是知识付费。而并不能给门店带来真正的引流。”
餐饮老板的焦虑直接反应在数据的波动上,但归根结底,与其为“短视频们”所焦虑,餐饮人们更应该“先做自己”。
“你会因为一个老板长得乖去吃饭吗?去也只会去一次。”
大龙燚柳鸷(筷子叔)在自己的短视频平台中,针对餐饮老板做网红的事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重点应该放在产品好、质量有保证,不然也是一锤子买卖。”
内参君发现,筷子叔早期的账号名为“筷子叔聊餐饮”,而现在变成了“筷子叔撩餐饮”。从严谨的“聊”到如今的“撩”,更添了一丝调侃和轻松的气氛。
小结
不论是“传道受业”还是“自娱自乐”,餐饮大佬们还在这条路上坚持更新,尝试多元方向,以求“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个中体会千人千味,但不可否认的是,餐饮人做IP,短期变现并不是唯一目标。
正所谓,复购才是立足之本。这样看来,流量焦虑也不再焦虑了。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王盼 张心笛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