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临期折扣店的目标消费者是26~35岁的年轻群体,这类消费人群通常只会为熟悉的产品品牌买单,而对于那些主打“临期”“折扣”的并不熟悉的品牌,往往选择忽略。
结果就是,临期折扣店这类主要依靠沟通供需来促成生意转化的软折扣模式,在现实的商业竞争环境中愈发难以调节上下游和供需平衡。据财经自媒体进击波财经报道,临期折扣店达到50%的毛利率已是行业过去时。
新零售商业评论走访的繁荣集市大学路店,曾因为售卖过美妆品牌妃诗韵(FACEWING)的网红产品小灯泡唇釉,在小红书上积累了多篇自来水种草笔记。然而在走访的晚间八九点,门店入口处的大牌美妆区始终无人问津。
经营实体门店本就是重资产运营,临期折扣店目前的盈利模式是靠大牌折扣引流,靠小牌商品获利。当大牌折扣失去吸引力,小牌商品得不到消费者的喜欢时,临期折扣店的盈利模式正在破碎。
04
未来猜想
临期折扣店业态如此脆弱,该如何寻找出路?
繁荣集市创始人范智峯认为,如果只卖临期,那就变成了品牌方的“下水道”。临期折扣店应为自己寻找附加值。繁荣集市另一创始人周召曾在采访中给出了自己的思路。
他表示,零售成功的原因是要让消费者产生品牌认知和依赖。繁荣集市的定位是线下流量入口,未来与私域、社区电商相结合,加强消费者黏性。
去年年底,繁荣集市开放加盟的同时,为进一步贴合年轻人喜好,不仅更换了logo,将店铺名改为“宇宙一番折扣店”,还更新了门店场景,突出年轻化的品牌形象。
从官方公众号推文中使用的两张配图能看出,繁荣集市计划增设生鲜熟食、数码电器品类,并开发自有周边产品,计划走全品类、品牌化路线。
在新零售商业评论看来,仅凭借2021年3月挑战者资本数千万元的投资,再加上数10家门店,繁荣集市的议价及采购优势着实有限。增加采购品类、争夺优质产品、改店型、做附加产品,无疑都导致现有资金无法支撑前端采购,无法满足后端销售。
还未夯实业态便想着建立品牌,走得太快,或许是繁荣集市现金流断裂的根本原因。
回看赛道,今年6月,小象生活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嗨特购创始人张强公开表示计划在未来几年实现上市。临期折扣店或许还有其他发展机会。
1. 分区域经营
同样是临期产品,打动消费者的点不尽相同。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品牌敏感度,倾向于选择大牌打折品。而处于下沉市场的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更高,看重产品性价比而非品牌。
若在一二线城市增加常见品牌货源并加强与品牌的合作,强化产品品牌标识,或将持续吸引消费者进店。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好特卖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已验证客流量和转化率能给品牌方提供营销价值。针对下沉市场,临期折扣店则可以专注做高性价比及货品管理,承担起小众品牌销货仓的角色。
通过将两波消费者做区分,缓解大品牌供不应求,小品牌在门店滞销的问题。目前从好特卖针对不同城市推出的品牌赋能、供应链赋能两类模式看,其目的正是想基于现有采购资源进行分区域的精细化运营。
2. 走向硬折扣
从商业模式上看,临期折扣店存在的底层逻辑在于软折扣模式下的沟通供需,在市场滞销的夹缝中寻找生意。但如今市场竞争激烈,上下游内卷化,一味夹缝中求生并不是好办法,主动优化成本结构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图源众为资本
在这方面,奥特乐的做法是引入数字化方案,梳理业务流程并计划实现自有品牌占比50%,以提升利润空间。
本土线下临期折扣店先行者折扣牛、聚焦社区生意的临期折扣店品牌小象生活,则选择持续打磨、优化供应链和门店运营的各个环节。
例如,折扣牛采取临期品厂家现金直采、24小时营业、门店装修配置厂家直购,从而压缩成本空间;小象生活旗下新业态惠买喵超级折扣仓则采用“宽度广、适度深度”的选品策略,根据目标客群消费频次精细化选品,以此提升周转效率。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酸奶盖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临期 折扣店 |